整个9月,大都都处在一种忽晴忽阴、时喜时忧的诡秘氛围中。
先是征东大捷,幕府军主力被歼,上下一片欢腾之声,许多朝臣完全不理会伯颜奏报中所陈述的种种困难,一味要求大帝下令,让伯颜赶紧进军关东,似乎征服日倭只在眼前。
但接着陕西大旱、江浙大涝,朝廷本来对此有所准备,但是因为脱不花的征南需要,许多原本在仓中储备准备用作赈灾的粮草,又被挪作了他用。
接着800里急报,征南大捷,脱不花大军趁安南不备,三路进兵,安南北部山岭防线被全部摧毁,安南北部边军首尾不能相顾,已被分割包围。
但接着,重头戏来了,先是8月就有西北探报,说海都在征发13岁以上少年从军,大肆招兵买马,但这几年都有相同的探报,大帝也知道海都不死心,但苦于自己也陷于内外征战中,无力远征西域,所以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不过和谈使者倒是派出了几波。
因此,这探报送抵大都时,大帝并未太过在意,但进入九月,出伯又发来奏报,海都正在集结兵马,而且岭北物资转运频繁,海都甚至下令,挤奶的小女孩都要参与到大军的转运中去,种种迹象表明,海都已经恢复了元气,进攻西北各要地只在数月之间。
大帝对这份奏报倒是比较上心,但眼下拿什么支援出伯呢,征东战事处在微妙之间,若无支援,伯颜别说打到什么关东了,守住现有地盘都很难,幕府也许会完蛋,但是天皇还在,日本的水师还在,还有好几十个藩也在,伯颜该怎么办呢。
征南目前看是很顺利,但是陈氏一族和其掌握的禁军都不见了踪影,安南的气候,能成功吗,大帝想起9年前的惨败,那时据说也曾打到升龙城下,但结果呢,没有后援,可以肯定,9年前的故事只会重演。
国家现在这个样子,还到哪去征兵征粮呢,赈灾都没着落,还要再去征收,其结果,大帝想想都有点后怕,唉,大帝长长的叹了口气。
“陛下何事如此忧心”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大帝正在园廊中散步,他已经73岁高龄了,体重还在增加,尽管2个宫奴和2个婢女搀扶着,他还是走的气喘吁吁。
听到女人的声音,大帝一抬头,原来是南必皇后,大帝已经有半个月没见过皇后了,倒不是又有什么新欢,而是最近大帝的睡眠不好,事情又多又烦,加上每天还要抽时间按腿吃药,他又保持着散步的习惯;
所以也没时间去看望皇后,皇后似乎也知道他的疾痛与烦恼,虽然每天都有皇后宫中的宫奴过来,带给大帝药物和补品,但是,皇后却没有过来。
“是皇后,你来了就好了”大帝见到这个帝王家的‘贤内助’,顿时兴奋起来,他知道,皇后一定有办法,解决他最近的烦恼和病痛。
果然,皇后见到已经快跟2头猪一般体重,脚还一走一瘸的大帝,眼眶已经红了,她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作了个揖道“陛下有些日子没来延春阁了,臣妾想陛下定是有烦恼之事,且病痛难已,故而今日前来探望,是臣妾疏忽来晚了,陛下恕罪”。
大帝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皇后何罪之有,前此俗务繁忙,你来了朕也抽不开身,今日总算得些余暇,皇后你来的正好”。
南必微微一笑道“是今日暂时没有急奏和塘报过来吧”,大帝叹了口气,点了点头,皇后也不多问,只是跟4个宫奴和婢女说道“你们搀扶陛下到隆福宫来”,说罢也上前一起搀扶大帝。
隆福宫,原为太子居所,后改为皇后行宫,离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大明殿最近,这也是南必要求的,真金只好搬出,不过南必倒也不常住这里,她的行宫是延春阁。
隆福宫中早已安排好了一张巨大的胡床,十几个男女宫奴正等在旁边,一桶泡脚的药草沸水正冒着蒸汽,显然皇后早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