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鞭过后,依次过桥,抵达奉天门丹墀,在御道两侧相对站立等候。
其中文官站左班、武官站右班。
在此期间,一边还有监察御史及仪礼司在旁进行监督。
凡是有咳嗽、吐痰、拥挤或者仪态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等候上报处理。
等皇帝朱棣一来,就可以开始一天的朝会了。
朱棣每天下完早朝,都会在武英殿休息,一旁的老太监,安静的站在一边等候,丝毫不会发出任何声音。
毕竟,那个“篡”字,在朱棣心中是一辈子都想要摆脱的词,故而勤政堪比洪武。
在位期间,早朝没落下过,就算在外巡视,朝会也得由太子朱高炽主持。
如此辛苦,这些跟随服侍朱棣的老太监自然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故而十分在意。
过了会儿,门外一个小太监进来,他先是恭敬的对老太监作揖,老太监招了招手,那小太监这才蹑手蹑脚的走到老太监旁边,抬头在他耳畔悄悄说了什么。
老太监挥挥手,小太监身儿低下,慢慢退了出去。
年轻太监退下后,老太监先是看了一眼在幔帘中休息的朱棣,然后轻飘飘的走了过去。
“皇上。”
老太监声音很轻,但朱棣听到了,他睁开了眼睛。
“皇上,郑和来了,现在在殿外候着。”
郑和原名马和,史称三保太监。
郑和在年轻时候便跟在燕王朱棣身边,在奉天靖难中立功,永乐元年朱棣登基后特赐姓郑。
老太监在说这件事的时候是低下身子的,做为奴才的他,明白知道脑袋不能高过眼前的皇帝的眉头。
朱棣听到是郑和来了,立马就猜到对方是为了什么事来,稍有些不耐烦道:“他来做什么?不见。”
然后继续小酣。
老太监见此,便退出幔帘,出了大殿。
门外站着一个宫人,白白净净的,穿着朱棣在永乐二年赐给他的四品蟒袍。
“怎么样了?”郑和紧张的询问,“皇上说要见吾吗?”
老太监摇摇头,说道:“郑大人,皇上近来繁忙,刚小酣,老奴实是不忍心叫醒,要不郑大人过几日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