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时光匆匆,袁天罡的改革蓝图尚未浮出水面,而民间对佛门的议论却已如潮水般汹涌。报纸的笔触虽犀利地指向佛门,却也不经意间让道门这同样游离于世俗劳役之外的群体,成为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正当张素心中焦急万分之时,一道来自帝国之巅的召令如惊雷般响起——李二,这位帝国的掌舵人,竟也被这场风波所动。张素不敢怠慢,即刻启程,踏入那金碧辉煌的皇宫。
庭院之中,李二悠然自得,却在张素踏入的一刻,气氛骤变。他引领张素至一幽静之所,手中紧握着那份揭露真相的报纸,眼神中既有震惊也有疑惑:“张素,你所言非虚?这佛门之乱,竟已至此等地步?”
张素恭敬回禀,字字铿锵:“陛下,臣所报皆属实,且此仅为长安一隅之景。若论及整个大唐,恐怕更为触目惊心。”
李二闻言,怒不可遏,一掌拍桌,震得四周空气都为之一颤。张素心中暗自窃喜,这正是他想要的——让真相如利刃般刺破虚伪的泡沫。
然而,愤怒之余,李二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狡黠:“你此举,怕是不只为揭露佛门之弊吧?朕听闻,袁天罡曾为你及冠之事造访,所谈正是道门之事。”
张素坦然以对,笑道:“陛下明鉴,臣确有私心,但更愿借此契机,为道门与佛门之平衡,乃至整个国家的和谐稳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这场对话,不仅是权力与真相的交锋,更是创意与智慧碰撞出的火花,预示着一段新的历史篇章即将开启。在浩瀚的时空交织中,一场关于信仰与国运的深刻对话悄然上演,主角们以非凡的创意与洞见,为古老的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诚然,若非袁道长那夜星辰下的指引,引领我踏入探索道门复兴的秘境,我或许仍沉沦于日常的琐碎,未曾窥见那些隐匿于民间的隐忧。您看,这几日里,百姓们的言行举止,如同湖面下暗流涌动,对这些问题浑然不觉,直至浮出水面,方显其严峻。”张素的话语中,仿佛每一字都蕴含着穿越时空的智慧。
李二,这位睿智的君主,眉头微蹙,目光如炬:“那么,卿以为,当如何破局?”
张素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国之根本,在于民安。百姓以税养国,佛道虽超脱尘世,却也需承担其社会责任。臣斗胆建议,佛道虽可免徭役之苦,但税收之责,理当共担,以显公平。”
李二闻言,轻轻点头,似有所思:“此言有理,朕未曾料到,那些梵音缭绕之地,竟藏着如此庞大的田产。但除此之外,那些贫苦之家,甘愿倾其所有,只为戏院一掷千金,此情此景,又该如何是好?”
张素苦笑,深知此中复杂:“陛下,此乃信仰之力,非外力所能轻易撼动。寺庙香火,源自人心甘情愿,非盗非劫,法律之尺,难以丈量。臣虽有心劝解,恐难入其耳。”
李二眉头紧锁,显然对此深感忧虑:“难道,只能寄望于僧侣们的自我觉醒?这未免太过理想化。”
张素轻笑,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坦诚:“陛下,臣确有整顿佛门之意,但行事需有章法,不可妄动。佛门之弊,确需整治,然非以偏概全,亦非一时之怒。”
李二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你倒是直言不讳,倒也不失为君子之风。道门自立以来,与佛门相较,确有式微之态。你既为袁道长出谋划策,不妨说说,你们打算如何重振道门,让它在世间再次熠熠生辉?”
张素眼中闪过一抹光芒,仿佛已看见未来的图景:“陛下,臣与袁道长所议,非但求道门之兴盛,更欲使之成为连接民心、弘扬正气的桥梁。我们计划从教义革新入手,融入时代精神,让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灯塔。同时,利用道门深厚的文化底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道医义诊、道学讲座,让百姓在参与中感受道门之魅力,从而自发地传承与弘扬。”
李二听后,眼中闪过赞赏之色:“如此创意,实乃前所未有。道门若能依此而行,定能焕发新生,成为国家之福祉,百姓之依归。”
这场对话,不仅是对道门未来的展望,更是对信仰与治理、传统与现代如何和谐共生的深刻探讨。在创意与智慧的碰撞下,一段新的历史篇章正悄然开启。李二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时空的迷雾,直勾勾地锁在张素的脸上,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在空旷的殿堂中回荡:“张卿,你我君臣一场,你助袁天罡之举,是因那短暂僧侣生涯在你心中种下了叛离佛门的种子?亦或仅是为了偿还旧情,演绎一出江湖恩义的戏码?”
谈及李二对佛道两家的态度,那可真是风云变幻,难以捉摸。若非出于稳固江山、顺应时势的考量,将老子尊为李唐先祖,道教或许至今仍游离于国教之外,默默无闻。即便如此,道教也未曾享受到过多的特权与偏爱,这一切,不过是宗教间微妙的平衡游戏,李二乐得坐山观虎斗,两不相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素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缓缓开口:“陛下,臣胸襟宽广,怎会因小事记仇?臣助袁道长,实乃有更深远的考量。臣心系大唐之根本,担忧外来文化如潮水般侵蚀我本土信仰之基石。陛下可还记得,昔日臣所提之‘文化防御’?佛门源自天竺,典籍经卷满载异域风情,它如同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大唐子民的思想脉络,使他们对遥远的天竺生出莫名的向往与认同。”
他话锋一转,将思绪引向更广阔的时空:“试想,佛门在天竺起源,而后却在我大唐繁盛,反观天竺本土,佛教竟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印度教。这背后,何尝不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变迁与信仰重构?更不必提印度历史上因殖民而杂糅的宗教信仰,令人唏嘘不已。臣虽非宗教学者,却也深知,信仰的力量足以撼动国之本,使人忘却乡土,只认神只。”
张素深知,此番言论不仅是为了警醒李二,更是为了唤醒朝堂上下对于本土文化保护的共鸣。他继续说道:“陛下,臣之所言,或许过于悲观,但防患于未然,乃治国之要。臣愿我大唐道教,能在兼容并蓄中保持其独特魅力,与外来宗教和谐共生,而不至于被其同化,丧失自我。臣之所求,不过是大唐文脉不绝,民族精神永续。”
一番话毕,张素目光坚定,仿佛已预见到了一个既能拥抱世界文化,又不失本土特色的盛世大唐。而李二,也被这番言论深深触动,陷入了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