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
春花,夏雨,秋风,冬雪,四季更替。
宋清明的人生大计划也在忙忙碌碌中一一实现了。
村里的学堂也建起来了,取名为石河学堂。
从外面聘请了很多先生回来,进行扫盲教育。
其中有负责教书识字的,主要是给适龄儿童们启蒙,无论男女。
其他的一些先生,主要是一些匠人,如打铁,绣花,建造......一些技能为主,让大家就算不走科举之路,也能有一技之长。
当然,这一技之长也是要在识文断字的基础上,要不然就两眼抹黑了,有技能也是不行的。
因此,石河学堂给整个大南朝输送了很多人才,不管是通过科举走上为官之道的,还是通过一技之长取得他人信任的。
石河村日渐壮大,不能称为村了,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城镇了。
大河也建了一个码头,石河镇内的所有道路都修整了一番,通往各地都是很方便,这样更加吸引了很多人来。
另外,因为宋清明时不时发明一些新鲜的玩意儿,而且都是一些利于农业发展的东西,皇帝给了他很多奖励,当然农官的头衔也是逐年变更。
加上他记录农作物生长,还有耕种方式得到验证,并且推广开来了,全国上下都开始操作起来。
当看到各地农官报上来的秋收情况的时候,皇帝更是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封宋清明为“一代神农”!
当听到这个封号的时候,那些朝臣没有像以往那样觉得不合适,而是纷纷跪地,高呼:“皇上圣明!”
他们也是知道,一国之本在于农,如果没有这个强大的基石在,高楼大厦迟早都会崩塌的。
现在有了这强大的基石在,大南朝就会屹立不倒,他们这些站在高位的人,他们身后的家族,才能安居一隅。
没有国就没有家,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这些大臣们还是能“拎得清”的。
有了“一代神农”称号的宋清明依然如一个普通的人生活在石河镇。
只不过他经常跑外面,因为他要根据大南朝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工厂,另外育种一些符合当地的农作物。
石河产业,遍地开花。
但他也知道,树大招风,
因此所有产业他都和皇帝合作,皇帝拿大头,他就拿小头。
皇帝非常乐意,因为这样国库就充盈了起来,他就更有底气去搞国防那些了。
当朝皇帝也是秉持着一个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现在整个大南朝整个都是国泰民安,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大家如此,小家就更不用提了。
说回宋清明一家。
宋清明在一次去北地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受伤了,一位女子居然会缝合术,就是那种用羊肠衣做线,用针将比较大的皮肉伤口给缝合起来。
当时宋清明不自觉地说了一句:“how are you?”
说完之后,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疯,他以为自己说得很小声,应该没人听到,就算听到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应该没人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