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的便说,不能说的便不说。
朱桢微微的皱眉,明显的,他对汤和的这个回答,并不是十分满意。他所要问的,自然都是不能说的。
“信国公,听说您先前进宫了。见了母后,还见了吴王。打那之后,您就闭门在家,连着好些天都没出过家门。其实,您大可不必去景仁宫啊。找大哥说说,他还能不应着你?”
汤和手上的动作一僵,抬起的水壶,悬在半空中。
轻轻一笑,汤和将水壶放下,“殿下,下官若是去找太子了。那下官可就不在家里了,您今日来,可也就见不到下官了。”
“去哪了?”
“诏狱。”
朱桢一怔,继而笑道,“信国公说笑了,您可是功勋老臣。父皇他再怎么动怒,也不能把您关到诏狱里去啊。”
汤和摇摇头,“殿下,您说错了。诏狱那个地方,就是关臣这样的功勋老臣的。”
能进诏狱的,非富即贵。
当初,胡惟庸与汪广洋,可是诏狱的常客。隔三差五的,就得到诏狱里坐一会儿。
以至于后来,胡惟庸身死时,对诏狱比毛镶还要了解。他还嘲讽毛镶,“此间,必为汝之葬身之处。”
朱桢语塞,自顾自的喝茶。
心里活泛起来,他有些不明白,为何不能去找朱标。
“信国公,您有些言重了吧。”
汤和垂下眼皮,眼含深意,“殿下,您有所不知。这事儿,只能找吴王去说。去与太子说,即便是太子给准了。到了皇爷那儿,也得驳回来。”
“胡说,父皇对大哥,可是信任得很。”
“皇爷他信太子,可不信下官呐!”
朱桢一愣,半张着嘴,动了动嘴巴,“我失言了,告罪。”
一瞬间,朱桢便明白了汤和的无奈之处。而且,这种无奈,是与汤和一样,所有大臣都有的。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