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大同城楼,这是朱允熥第一次,远眺整个漠北草原。
目光所及处,尽是白茫茫的一片。
偶尔的,会有几只野狼,在雪地里掠过。它们抬头警惕的看着四周,又迅速的钻进树林子里去,完全的没了踪影。
天地连接处,依稀的还能看见,一个老人,赶着一群羊,从视野里经过。
大同以南,尽是中原的繁华盛景。
而大同以北,则是一片萧条。若不是只隔了一道长城,着实是想不到。只几步的路,便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皇爷、三爷。您往那儿看。”
常升手指了一个方向,“那一道城墙,延绵近千里。直到那一头,与宣府相会。这便是咱们大明朝抵御外族的第一道防线,宣大一线。”
再指着另一个方向,“而那一道,便是大宁一线,由大同府到固原镇。您先前看到的宣大,是由晋王负责。而大宁一线,则是秦王负责。自打秦王离了西安,鞑子就一直往西北靠。”
越说到后面,常升越是有些心虚与不安。
谁都知道,眼前的这位老皇帝,对于秦王,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放纵。只不过,后来实在是说不过去,便是有了后来的事。
谁都不喜秦王,可大同至宁夏一线,又离不开秦王。
虽说,先前朱允熥提了一嘴,有意让武将顶替藩王。但在武将到任之前,没人顶替秦王,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听着味儿不对,朱元璋冷哼一声,“这么,咱不该罚他,还得任由他乱来?”
“臣不敢。”常升赶紧表明自己的态度,“臣只是觉得,秦王纵然有错,却也不能抹去他对大明戍边的功绩。没秦王,就没有大明开国稳定的十几年。”
这个评价属实很高,却也不无道理。
再除去北伐时,北方绝大多数,都是由秦、晋、燕三位藩王镇守。
而朱棣,是在洪武十三年的时候,才去的北平就藩。在此之前,北方又是秦、晋两位藩王,苦苦支撑着。
自己的儿子被夸了,朱元璋难得的笑了笑,“大孙,你觉得他说的对吗。”
朱允熥笑道,“二叔英勇无畏,单论守土戍边而言,二叔是大明朝第一武将。因此,孙儿觉得,常升说的,不无道理。”
自己的这位二叔,除了有点犟,脾气再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