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妇女则将受伤的书生拉入家中,为他们包扎伤口。
一时之间,街道上充满了呐喊声、哭泣声以及木棍撞击的声音。
经过一番激烈的对抗,士兵和衙役们见无法迅速平息这场抗议,只得暂时退后,重新组织力量。
有百姓呼吁:“我们的声音不能被压制,我们必须让陛下听到我们的诉求!”
一时间,全城大乱,面对游行的百姓和书生,没法用人头滚滚的血腥镇压。
柴荣看着府衙外乱哄哄的人群觉得自己名声受到了很大影响,怒斥道:“混账,怎么变成这个局面。”
一名谋臣说道:“主公,您看找几名大儒,去劝退书生。”
“怕是有人蓄意推动此事!”
王朴却轻叹了口气。
“你看士子们,游行核心点根本不是封城,而是契丹狗!百余年仇恨,在人推波助澜下引发的闹剧。哪个大儒名士肯顶着为契丹人说话的骂名而去开导士人?”
柴荣也是敏锐的察觉了王朴的意思。
“你是说有人搅动局势,激化大周与契丹的矛盾。”
“对!看来这个对手比我们设想的还要狡猾。这才三日的功夫,已经闹出来如此大的动静。”王朴捻胡须说着。
“赵匡胤!”
“你快去带领夹马营中士兵,驱散士子和百姓,我去一趟皇宫中,面见陛下。”柴荣急匆匆的说着。
当游行队伍到达皇城门口前,那里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百姓。
有领头书生,向前方的皇门口,大声宣读了一封万言书。
痛斥契丹狗,痛骂柴荣行径。
而李从嘉躲在远处看着热闹,他因为太过“保守胆小”,成了士子中的边缘人物,早已消失不见。
千百年后的学生都会上街游行反抗,何况在士子地位崇高的时代,他们与契丹积怨百年,似乎通过这场游行找到了宣泄口。
赵匡胤此时却也遇到了大麻烦,一夜的奔波后,夹马营的战马的吃了很多的草料喝了几桶水,就再次来到了汴京城中的大街上。
原本寂静的巷弄因一队战马的突然出现而变得喧嚣。
起初,只是偶尔的焦躁和不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安逐渐演变成了剧烈的腹泻。
随着第一匹马的嘶鸣响起,紧随其后的便是连续不断的屁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