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帝看着自己的儿子,突然笑了起来,然后说:“不错,我的儿终于长大了,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你那个代先生给你出的主意?”
太子:“儿子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了,您的长孙俊儿都已八岁了。
动一动内阁是儿臣自己的想法,儿臣觉得这一任内阁已经快十年了,是时候该动一动了。“
大顺帝:“那你觉得谁该退,谁该进?”
太子:“儿臣觉得除了刘副相和李财相,督察院吕相外,其他人都可以退了。”
大顺帝:“哦,你胃口蛮大呀,说说理由。“
太子:“王相公是父皇的改革干将,但毕竟已经七十有二了,这两年精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国家首相应当年富力强,王相公已经不适合了。”
太子:”文相公是父皇留在内阁制衡王相公的,本身并没有政务能力。
既然王相公要走,文相公也没有留在内阁的必要了。“
大顺帝:“剩下的两位呢?“
太子:“礼部尚书包如龙年纪已经很大了,思想又特别顽固,早就该退了。
他在朝堂的作用只是为了让文相看起来不那么孤单罢了。“
太子:“吏部尚书王楠,按我朝的一惯作法,都是吏部左侍郎入阁,吏部尚书以天官的身份单独存在来制衡内阁。
当时只是因为曾先江去职后,没有合适的左侍郎人选,才不得已让王楠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入了阁。
王楠以吏部尚书待在内阁,以已经完全可和王首相平分秋色,这并不是长久之计,现在是时尚恢复常态了。“
大顺帝:“不错,都有几分道理,不像一时兴起想出的主意。
那你来说说谁该进内阁来替补他们啊。”
太子:“儿臣以为,工部尚书赵进和翰林学士太子府詹事代如海可以入阁。“
大顺帝:“还有呢?“
太子:“儿臣手上只有这两个人选可用,其他人选还请父皇圣心独裁。“
一个参政两年多的太子,手上怎么可能没有人?
但太子做事还是有分寸的,没敢想把这四个职位一下子都弄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