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形容此时的北京城呢?
用一句话说就是:繁华又混乱。
繁华体现在城墙气势雄伟,各种建筑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众多文人儒士和平民百姓人山人海。
混乱嘛,看看无序的小商小贩,肮脏的下水道。
再看看像无头苍蝇一般,数星巨多的无事人群。
到了京城,第一个问题就是解决住宿。折桂学社的集体活动到了京城就自然解散了。
像李玉清之类的,在京城有亲属的,自然去投奔亲属。
像高启功那样的身无余财的举人,最好的去处就是京城的湖广会馆。
像张伟这样的,就比较麻烦了,妻子邹若芙的亲属,邹二伯和姑父都在京城当官,张伟不可能不去拜访,按邹若芙的意思,自己最好能住进其中的一家。
另外张伟带的人比较多,还有女眷,不太好长期住客栈。
张伟还是决定先找客栈住下来,尽快去邹二伯和邹姑父家走一趟再说。
张伟让马车载着他们一行六人来到西城,在西城离邹二伯家不远的地方先找了家客栈住下。
第二天张伟写好拜贴,按之前邹若芙给的地址找到邹二伯在京城的住处。
邹二伯在京城任鸿胪寺少卿,是管外交礼仪的衙门的副长官。
邹二伯虽然长住京城,但他在京城的住所并不是很大。
毕竟邹家的老家在长沙,并没有放太多的精力和财力来经营京城。
在大顺八年,邹二伯回长沙省亲时,张伟已经见过邹二伯一次了。
张伟对邹二伯印象还不错,是个严肃的长辈,对小辈还是比较关照的。
张伟算好时间向邹二伯府上递了拜帖后,很快被请进内院,邹家老四邹桐代表还在上班的父亲见了张伟。
邹桐在北京的香山书院读举人班,非常自由,经常早早下学在家。
还好他在家,不然张伟可能见不到任何男主人。
张伟上次见邹二伯时也见过邹老四了,邹老四只比张伟大半岁,又跟张伟是同年恩科中的举。
两人在老家时,经常在邹家一起相聚,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处的比较不错,所以再次两人见面还算十分热络。 张伟:“见过四哥,一年没见,四哥风采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