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身体正常成长,张伟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给自己定了计划是每天至少一个鸡蛋,每三天吃一次肉,保证油荤的正常规律的摄入。
至于赚钱计划,既要在不影响科举的前提下,又要合理合法,张伟目前还没有找到明确的头绪。
抄书?太慢了,并且按张伟目前所知,在清水镇并没有大量的抄书需求。
创新科技发明?抱歉,以张伟的知识和现在的工业制造水准来说,根本搞不出来。
现代金融方式?比如变相的彩票或赌博,以张伟前身的水平,搞出来倒是不难。
但是这种暴利行业没有强大的背景和身份,搞出来也如小儿持金过闹市,找死。
张伟仔细分析了一下,写小说,话本,是目前社会环境下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
按张伟在书店的见闻来说,小说/话本这类书籍,在大夏早就存在,并且相当流行。
把蓝星的某些流行作品拿出来洗一洗,写成大夏的文字应该也会有一定的市场。
当然这个并不是当务之急,可以慢慢构思。
大概事项梳理完成,张伟用笔一条条写下来。
写完后张伟拿了一个旧的砚台把这张稿纸压在自己的书桌上,再仔细默读一遍,感觉相当满意。
看了看时辰,还不到酉时,拿出了自己当年手抄的《中庸》,开始默读起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随着读书声,张伟的心变得慢慢沉静下来,脑子里也清静下来。
脑中开始随着文字又一次感觉着,千年前儒家圣人对” 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讲解。
同时嘴上跟读,脑子也跟着思考中庸讲述的"中与和"伦理哲学。
不知道过了多久,天开始暗下来了,张伟嘴上也读到了最后一句“其孰能知之”,书已经读完,脑子还在细细品味书中的真义。
这时付同程推门进来道:“阿伟,你还不知道吧,陈小夫子通知从今晚开始,借读室每晚点灯一个时辰了,快去占位子呀!"
陈小夫子就是陈秀才的侄子陈童生,他兼职管理私塾的日常事务。
而借读室晚上可以点一个时辰,供借读生集体学习,也是很多借读生愿意交钱来读书的原因之一。
毕竟这个年代的普通人家晚上根本不可能每晚都点灯学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私塾的借读室点个五六盏灯,可以供二十个人集中在一起照明用。
逼一逼人总会想出很多适应时代的法子,无论那个时代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