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他遇到的这种事情,并不是一件两件,而是尽是如此。
柳州官府似是成了柳州百姓心中的脊梁骨。
所见的一幕幕,让李孺年轻时藏在心中志向再一次点燃。
他决定参加科考,再一次入朝为官。
虽然现在或许还不能称为朝,可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民心所向。
李孺看着那道年轻的身影,心悦诚服的朝着他恭恭敬敬一拜,朗朗道:
“新政也好,科举也罢,哪一样不是功在千秋的大业,哪一项不可以名垂千古?”
“这‘先生’二字,若是苏先生都担不起,天下还有谁能担起?”
“恐怕我儒家圣人也担不起吧?”
这不是李孺的吹捧之言,而是发自内心的由心话。
若他是那阿谀奉承之辈,当年也不会毅然决然的放弃官位,回到学宫。
正是因为见到了世间的黑暗 ,他才知道新政的光芒万丈。
李孺此话一说,无疑是将在场的文圣放在火上炙烤。
文圣起身,带着一脸凝重,认真的整理衣冠后,朝着顾浔恭敬一拜。
“苏先生确实担得起‘先生’二字。”
所有人都微微震惊,没有想到堂堂文圣,会对一个晚辈拜的如此自然。
只是他们不知,此前文圣已经朝着顾浔一连三拜,连跌三境,一身文运几乎全部赠给了顾浔。
文圣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说,他都拜了,谁还好意思站着。
于是乎,全部士子都恭恭敬敬的朝着顾浔一拜。
“见过苏先生。”
这一声苏先生,响彻柳州城云霄。
文圣和君朔同时抬头,只见一缕缕的金色文运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凝聚在柳州城头,反哺在顾浔身上。
一时间,顾浔身上散发出淡淡的金色光泽,一身浩然气,已经堪比儒家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