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的诏书、制、敕等,往往言辞直白、不加修饰,重点在于将要说的话都说明白,所以陈孝德也不觉得这封朝廷制令太简略。
这个制令首先明确了他汉人的身份,确定了他的祖籍籍贯所在地,然后封五品校尉,官拜伊吾都督府都督,这就足够了。
伊州在唐朝时辖伊吾、柔远、纳职三县,并曾经设伊吾军,隶属于北庭都护府。朝廷没有剥夺他的官职和权力,反而给他加了官,陈孝德当即受制。
他和史文恭都很清楚,接受了这个任命,就意味着伊州再不是高昌回鹘的领地,而是直接隶属于中原朝廷,正式被朝廷接管了。
陈孝德接制,史文恭也松了一口气,只要伊州的汉人以及官员们认可,那么汉军在西域的行动就不会受到太多掣肘。
第二天,陈孝德召集城内众官吏,史文恭再次当面宣读圣旨,凡伊州大小官吏,尽皆留任,各有封赐。
城内一名回鹘官员诧异地盯着陈孝德,很想出言反对,高昌回鹘毕竟已经向中原入贡,何时听闻过宗主国伸手,直接任命藩属国的官员的?
但一想到城外那些虽然疲惫不堪、但精神抖擞的汉军将士,这名回鹘官员还是明智地闭上了嘴。
跟谁混不是混?高昌城那里若没有意见,他也挺高兴的,因为史文恭宣读诏书说得明白,若在伊吾府做官做得好,朝廷就会按照有序的升迁制度调任,说不得还能去内地做官,一路做到京官也未尝不可!
消息传到高昌城,毗伽有些不满,但这些不快迅速地就消失了,因为一支商队从河东行省出发,沿着草原追随着汉军的脚步,也风尘仆仆地从漠南赶到了西域。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朝廷已经彻底打通了从漠南向西域的道路,商队能来,后续的汉军也能杀来,两万汉军再加上两万漠南诸部精锐,西域实在太拥挤了,容不下更多的兵力了!
史文恭简单梳理了伊州伊吾府后,便迅速领兵赶往高昌,与韩世忠见了面。
朝廷原本西征的计划中,高昌回鹘可能会有战事,但眼下毗伽这个亦都护很是配合,那么他们两个人就要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