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其放榜环节更是备受瞩目,充满了庄重和神圣。
因为这一过程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人才选拔和社会稳定。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是一个能够完成阶级跨越的大事,自然是马虎不得的。
在开考之前,陈辰特别强调了这次科举,他的三个追求。
既然为了公平,有些事情就避不开,更不是为了简单的作秀。
首先是试题的保密性。
因为是陈辰亲自出的卷,自然不存在泄题的情况发生。但是,未来科举全面铺开之后,出卷的事情就肯定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进行了。
嗯……专业的出卷团队。
当然,若是出的试卷太那啥,说不定就会召来另一个专业的团队了……
监考官也是在考试前一刻钟,到陈辰那边领取的试卷。
在整个过程中,唯一有泄题可能的过程便在试卷印刷的过程中。
这一点陈辰自然也是考虑在内了,印刷厂的工人,被禁足限制在了特定的区域之内,严禁和外界的人接触。
直到开考,才解除禁足。
其次,为了保证公平,阅卷的过程也是有着特意的安排的。
“封弥”和“誊录”环节,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防止阅卷过程中出现偏袒,考官在批阅前,会将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密封,这一过程称为“封弥”。
然后由专人将考生的试卷重新抄写一遍,以防止因字迹辨认不清或误判,这一过程称为“誊录”。
(当然,现在的考试中,若是有辨认不清,那就是考生的问题了。)
为了保证公平性,简答题的部分,陈辰特意安排了三轮的阅卷。
负责阅卷的官员,会对考生的试卷进行反复审读,依据文章的质量、才学、见解等方面进行评分。
若是三轮阅卷的过程中,出现评判争议较大的地方,则交到陈辰处进行评分。
参与到这一次科举中的人数并没有很多。
毕竟是第一次,不少人对于第一次都是很谨慎的。
同样抱持着观望态度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