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珪先生还请留步。”曹丕十分恭敬地向崔琰告辞。
崔琰淡定地点了点头,示意曹丕自便。
曹丕走后,崔琰府上的管家凑了过来,“老爷,崔家与三公子有姻亲,您为何不支持三公子?”
崔琰看了一眼这个管家,“姻亲乃是私事,支持大公子乃是公事。公私岂可混为一谈?”
顿了顿,“况且,以魏王的性格来说,谁卷到这种事里面,谁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管家似懂非懂地跟着点了点头。
崔琰在降了曹操之后,就挺受曹操重视的。
明知崔琰的侄女嫁给了曹植,还安排他去担任曹丕的老师。
当然,崔琰也是从这件事情里面,感觉到了曹操的意思。
很明显,对于曹丕的重视是其他的孩子比不上的。
另外,立长还是立贤这个问题在任何一个清醒的人眼里基本上都是明摆着的事情。
立长,就只有一个选项。
但是立贤的可选项那可就有很大的说法了。
从根本上来说,立贤就是一种取乱之道。
后世二凤身上这一矛盾更是体现地淋漓尽致。
不只是二凤自己,就连二凤的子嗣也深陷在其中……
崔琰为人刚正,对于这种事情自然也是会按照自己老板的想法,一板一眼地执行的。
几年前,曹操领兵外出的时候,留下崔琰在邺城辅佐曹丕。
曹丕照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完全没有身负重托的觉悟。
刚正的崔琰便上疏规劝。
“曾听说周文王不敢以打猎为乐,《尚书》记载此事以为后人借鉴。鲁隐公外出观鱼,《春秋》因其非礼而讥刺之。这是周公、孔子的格言,两部经典所阐明的大义。
夏桀无道,成为商朝的一面镜子,《诗经》说‘殷鉴不远’,王者的疾日不该举乐,《礼记》记载此事作为忌戒。这又是比较切近的得失成败的事例,不可以不深思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