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超送来了米饭,身边的人又献上秋桃。
司马颖听说石超打了胜仗,把东海王司马越打得屁滚尿流,得意洋洋地带着一帮手下把晋惠帝迎进邺城,又是好酒又是好菜招待,还把年号改成建武元年。
皇帝身边的侍臣看到龙袍上有血,就说:
“陛下,把这衣服脱下来洗洗吧。”
晋惠帝流着泪说:“这可是忠臣稽侍中的血啊,不能洗!”
司马颖打败了司马越,把皇帝控制在邺城,就是不让他回皇宫。
陈肜收拾残兵败将回到洛阳,辅佐太子司马覃守着洛阳。司马越也带着剩下的残军回了东海。
孙惠对司马越说:“殿下,您虽然这次输得惨,但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司马越没好气地问:“有什么办法?快说!”
孙惠说:“您得拉拢各地藩镇,一起扶持王室,等时机到了再一起行动,这样就能保证安全,还有翻身的机会。”
司马越一听,觉得有道理,就任命孙惠为参军记室。
你说这局势乱不乱?这些人打来打去,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老百姓可就遭了殃。
东海王司马越听了孙惠的主意,派人到处拉关系,找幽州都督王浚、荆州刺史还有他弟弟东赢公司马腾,想拉着他们一起起兵收拾司马颖。
这俩货接到司马越的檄文,都忙着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
想当年,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一起招兵讨伐赵王伦的时候,王浚就鬼精鬼精的,两边都不想得罪,一直观望,他手下的士兵和老百姓都不让去响应三王的招募。
河间王司马颙因此对他恨得牙痒痒,一直想找机会收拾他,却一直没能得逞。这次司马颖又来阴的,假传诏书,想把王浚骗到邺城弄死他。
王浚又不傻,早就料到了,一不做二不休,派人联合鲜卑的段务勿尘、乌桓、羯末,还有荆州刺史东赢公司马腾,一下子拉起二十多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来讨伐司马颖。
司马颖在邺城,听说王浚联合乌桓国王、鲜卑段务等人带大军来攻打,差点吓尿了,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量对策。
这时候王戎站出来说:“乌桓和鲜卑可不好惹,咱还是求和吧,别硬刚。”
司马颖又问其他谋士:“你们说,是打还是和,哪个更有利?”
石超一脸不屑:“王浚那帮人就是乌合之众,有什么好怕的,求什么和!”
王戎一听不乐意了:“将军,你可别小瞧他们。王浚会任用贤才,手下兵多将广。田、许这俩是智谋之士,给他出谋划策;沈、逢这俩是忠臣,帮他管理军事;贡良、宋丑勇冠三军,你怎么能说他们没用呢?”
石超哈哈大笑:“你懂个啥!王浚军队里,法纪混乱。田坚太刚愎,容易犯上;田许太贪心,管不好事儿;沈已太独断,没什么谋略;
逢纪太死板,派不上用场。他们内部矛盾重重,迟早得窝里斗。贡良、宋丑也就是有点蛮力,打一仗就能把他们活捉。
剩下的都是些平庸之辈,就算有几百个,又有什么可怕的?所以我说王浚就是个纸老虎,没啥用。”
王戎被说得哑口无言。
司马颖连忙附和:“还是石将军看得透彻,就按你说的办!”
接着他叫来前后两军官,命令前将军刘代、后将军田忠带五万兵马,打着自己的旗号去北路抵挡王浚。
还特意叮嘱田忠别冒进,自己则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出城迎战,打算先把敌人主力干掉,再回头收拾王浚。
刘代、田忠领命,带着兵就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