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喝茶看报纸,打杂混资历。
而一开始就充实到基层,去一些小地方,这个时候人才紧缺,特别是一些专业领域,他们可没有京城这种底蕴,折腾那么多年,依然能迅速哗啦几套完整的班子。
这个时候去基层,都是直接被当作新鲜血液,去替换那些老旧思想的势力。
不换思想就换人,这是改革时期最响彻云霄的口号。
他们这些人一开始就经历血雨腥风,撞得头破血流,当然如果能够站稳脚跟,冲出一片天地的话,前途比起那些待在决策层边缘的群体更加的不可限量。
也许是知道即将分离,各奔东西,宿舍里原本关系不太融洽的,这个时候也放下了成见。
可以说,这段时间是他们宿舍气氛最好的阶段。
李晓平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看别人穿着上太过讲究,他都要批评教育一番,甚至上升的艰苦朴素优良传统上去。
投桃报李,宿舍里这些小弟们,也没人在议论他拖家带口,依然跟女同学不清不楚的传闻。
冯闯曾经跟爱钻女人堆的王谦不对付,上次出国受挫之后,王谦也改变了许多。
都说用道理教一个人,也许一辈子都教不会,但是用事情教,一次就痛彻心扉,再难相忘。
王谦这也算是因祸得福,被催着变的成熟了。
省的将来到社会上依然故我,那时候才醒悟一些事情,接受的教训也许更深刻,深刻到也许你一辈子无法恢复。
舒文科这个和徐建军同为京城人,却又格格不入的人,人家也有自己的圈子和关系,安排的工作一点不必徐建军的差。
其实一开始接触过后,徐建军就得出结论,这家伙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大院出来的孩子,他身上的那种优越感,体现在方方面面。
好像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你,我们不在一条线上,你就算是在学校表现的再优秀,在他眼里也上不了档次。
这也是徐建军为什么这几年来,几乎跟他没什么交集的原因。
他从来不会刻意的去挤进一些所谓的圈子。
一个是性格使然,他不是那种曲意逢迎、笑里藏刀的角色,要是硬要为了某些人某些事去改变,那样会让自己很累。
另外他不遗余力的积累财富,冒着巨大的风险金融市场上博弈,为的就是将来有更多的自主权,不需要干这干那,有足够的底气拒绝那些让自己困扰的人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