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名的丁勇有种中学课堂被老师提问的紧张感,不过徐建军问的刚好是他知道的情况,于是试着答道。
“从去年到现在,我知道的,已经有三批人想跟我们对着干。”
“第一批是江浙帮,他们家乡那边也不知道从哪儿哗啦的货,种类也挺多,价钱也便宜,不过就是不好用,上次修理过那帮抢货的人,也算是给他们点警告,这帮人现在老实多了,轻易不敢跟咱们起冲突。”
“第二批是以前从我们这儿拿货的一帮人,自己跑去南方找货源,我听说,他们第一次派人过去,被骗的只剩下裤衩子,灰溜溜的回来了,也不知道后来有没有再派人过去,我已经断了他们的份额,嘛的,一边靠着我们挣钱,一边想着怎么撬我们的生意,不地道。”
“这第三批,就不是单指哪个人,他们是一类人,通过观察嗅到了商机,或者南方有一些门路,目前有个姓苏的发货量比较大,其他暂时没法跟咱们比。”
说完看徐建军满意的点了点头,丁勇才放下心来。
“还是得我们丁哥,把竞争对手摸的清清楚楚,知己知彼,这很好,我们也不是非要跟这些来个你死我活,独霸天下,那也不可能,但是我们要学着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这些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人家做的比我们好的,也要借鉴学习,只要不断进步,才能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
接下来徐建军讲的都是干货,把他们前段时间犯的错误毛病毫不客气的一一指出。
如何判断货品是畅销一时,还是长期受欢迎,避免挤压库存。
就比如墨镜,明显是随着引进的电视剧大火,才跟着热起来的,这个热度能持续多久,他们要有个自己的判断,不管不顾的盲目进货,就造成了资源浪费。
还有如何处理这些过时的玩意,不要心疼那点利润,该出货的时候,打骨折都要赶紧回笼资金。
十几个骨干老老实实坐在板凳上听徐老师讲课,深感不虚此行。
丁勇和孙德才还好,知道徐建军的厉害之处,那些第一次接触的小弟们,就完全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他们心里也会有这种感悟,但是能总结出这么简洁明了的语言说出来,这些自问没几个能办到,但是人家徐老板是连稿子都没有,完全凭记忆跟他们分享。
而且他们提出的问题,人家也能迅速给出想要的答案,不是那种套话空话,是真的切切实实的给出解决方案。
明白人都知道,这双方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
给这帮灌输点理念,也让他们少走点弯路,徐建军自己也省去很多麻烦,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