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两个瘟神,让小栓子把孙德才和周放叫过来,徐建军这边也没闲着,以目前摇摆不定的政策。
底下执行层面,完全是看主管单位的一把手是什么态度,以及他对政策的领悟能力,隔条马路执行不一样的政策这都不是新鲜事。
提倡个人私营经济,那是要等到84公司元年才有的好事,未来几年还是国营以及集体的天下,现在最保险的方法就是找个挂靠单位,算是管理盲区。
本来二姐夫杨守东的单位是最合适的,但徐建军不想让亲人过多的牵涉其中,于是他就把目标定在了美院那边的曙光街道。
毕竟通过街道租了两套房子,还吸引了好几个小日子过来,这些人住的招待所都是徐建军介绍的,吃穿住行那可都是外汇啊,虽然不多,但对于街道来说,已经是可以炫耀的政绩了。
让他们出面挂个名义,又没什么损失,甚至每个月还能赚点挂靠费,跟天上掉馅饼差不多,所以街道主任陈自正听了徐建军说的情况之后,很干脆给开了证明。
“陈主任,我们那儿的几个小日子吃不惯咱们这里的饭菜,能不能找个懂日餐的大师傅,可以另外算钱,也可以在我们那儿开火,或者在招待所这边也可以。”
“哎呀你不说这事我也要提了,招待所反馈过几次了,说几个外国佬要吃他们家乡菜,小徐啊,这个是不是也用外汇结算啊?”
“当然,到时候我会跟他们公司对接,和住宿一起,按月跟咱们结算,”徐建军这明显是属于慷他人之慨,花着别人的钱,面子人情自己留下,何乐而不为呢。
“厨师好办,我们街道二食堂大厨的师傅老韩解放前在京城西餐馆都干过,上次我问过,日餐对他来说都不叫事,他年纪大了,也不用每天都来,只需要把他徒弟教会就行了。”
告别了陈自正,徐建军骑车回到中关村租房处,周放和孙德才已经等着了,他们俩也听小栓子说了大致情况,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这可是目前他们唯一的财路,如果不能干了,又回到之前那种半死不活的等招工状态,对于他们来说可就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