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东倭客商那边,还在催,想要继续追加订单,这事儿你看怎么安排?
扩建车间、招工,估计得挺长时间,眼下订单催的急,不好办。”郑华抱着厚厚一摞文件,挨个儿报告。
别看这小小的一次性木筷不起眼,只要找对了销路,一样不少挣钱。
木筷车间去年一年生产一次性木筷十几万箱,出口创汇近两百万美刀。
可以说,放眼全县,除了一参场之外,就数着盛希平的木材加工厂,是出口创汇大户了。
“这个简单,你给我郑叔打个电话,问问林场加工厂现在干啥呢?要是林场大集体有意向,可以合作。
咱们出机器、技术,他们出厂房和工人,生产出来的筷子,只要检验合格,咱们全数收购。”
盛希平一听就笑了,这玩意儿还不简单么?松江河林业局下属那么多林场,都有附设的加工厂。
那一次性木头筷子,其实没啥技术难度,只要有机器有原料,工人稍微培训几天就能生产。
“呦,你看我这脑子,我咋就没想起来呢。
对啊,咱直接承包出去,他们生产出来,咱按价收购就行。得,这事儿回头我跟我爸说去。
前些时候我回林场,还听他念叨呢,说加工厂不挣钱,再这么发展下去,恐怕加工厂就要黄。”郑华一听,高兴的说道。
“行,那你就跟郑叔商议吧,看看他什么意思。
没关系,前川林场要是不乐意合作,咱还可以找别的林场,或者其他局。”、
上辈子,东北不少林业局都生产一次性木头筷子,出口南韩和东倭国。
那时候还有人报导过,说什么长白山上的树都被砍伐光了,用来生产一次性筷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东西没太多技术含量,盛希平也只是占了先机,笼络了一大批东倭客户而已。
等着过两年跟风的多了,这东西可能就没那么挣钱了。
所以,车间没必要扩建,维持现在的规模就行。
“等着过一阵子,我再去南方转一转,找个生产竹子的地方。
咱开发点儿竹制产品,尤其是一次性筷子,用竹子更划算。”
竹子这玩意儿,别看坚硬,实际上是速生型草本植物,用来做一次性筷子,比木头更划算。
郑华把该汇报的都汇报完,然后把一摞子文件都放到盛希平的办工桌上,他赶紧回自己办公室,给老爹打电话去了。
郑先勇那边一听,华阳加工厂要找他们合作,生产一次性筷子,而且给的价格还不低,当时就高兴起来。
林场那个加工厂,以前盛希平在的时候,他能找来订单,所以效益不错。
后来盛希平辞职经商去了,加工厂没有新订单,越来越不景气,眼下,都快维持不下去了。
这个时候,华阳厂要合作,郑先勇当然不会拒绝,直接答应下来。
“你等着,我这就带人下去,咱们商议一下合作的事儿。”
眼见着加工厂有救,郑先勇高兴极了,撂下电话就赶紧找车去松江河。
另一边,盛希平翻看了那些文件后,抓起来电话,给陈瑞卿打了过去。
“哥,你帮我个忙呗。下个月在羊城不是有个林业部举办的产品展销会么?
咱们省是不是要安排各企业参展?你看看能不能帮我要个名额?”
“行啊,这点儿小事,一会儿我就给你办了。”陈瑞卿那头二话没说,直接答应下来。
“哎,谢谢哥,回头我去省城,请哥吃饭。”盛希平笑着向陈瑞卿道谢。
“谢啥?咱兄弟还用说这些?
要我说你就是太犟,前阵子春交会的时候,我就要给你留名额,你说你去春交会多好啊?还能出口创汇。”
陈瑞卿在电话那头,少不得要埋怨两句。
“哥,春交会暂时我没打算去,主要是厂里的技术还不太成熟。
等着过两年,我们把新产品再完善完善,到时候你帮我留名额,我肯定去。”盛希平一听就乐了。
关于这件事儿,陈瑞卿都埋怨他好多回了,可盛希平觉得,时机尚未成熟,贸贸然去春交会,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