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清纪郎不是常设官职,也没啥具体的工作职责,詹事府已有几十年没任命过该职务了,这样的升迁没多少实际意义,只能说聊胜于无。
如此一来也算是给几位御史做了让步,免得再争执不休。
其实孙承宗早已从鹿善继的书信中得知,周宁带了两个丫鬟去前线,其后他还派人去暗中调查了一番,又发现这两个丫鬟竟是李如柏的孙女,这让孙阁老不知道说什么好。
本来一个不参与作战的文官带两个丫鬟去前线算不得什么大事,有危险也是人家自个儿承担,又没占用军队资源提供额外的保护,犯得着上纲上线吗?
可让御史言官盯上就得另说了。
御史言官可以风闻奏事,他们想咬谁就咬谁,根本不需要证据,连皇帝都拦不住,脸皮薄的官员哪里经得起这帮喷子折腾。
孙承宗想把周宁招至麾下慢慢培养,谁知这才刚做到九品小吏,就被御史给盯上了,那往后还不知道会遇到多少糟心事。
御史言官都以参劾高官为荣,能参倒一名高官比升职加薪还开心,那是足以扬名立万的事迹,因而低级官员的过失一般很难进他们的法眼。
可周宁才区区九品,严格的说还没入流,就招惹上了御史,以后要升官只怕倍加艰难,以至于让堂堂帝师都觉得有点头疼。
而今王化贞的急递中再次出现了周宁的名字,虽然只是夹在鹿善继和徐光启之后,那也同样容易被御史找茬儿,还是改一改吧。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各衙门和地方上呈的公文一般都先送到内阁,阁臣阅览后可以在原文上添加处理意见或内阁的建议,又将改过的公文转呈司礼监。
司礼监将公文呈给皇上御览,由皇上给出最终决定,然后秉笔太监根据皇上的意见用红笔作出批示,再将改好的公文誊抄一遍,交给掌印太监盖章生效。
在公文上添加意见或建议的行为叫作拟票,改好的公文叫作票拟,秉笔太监加注批示的行为即是批红,之所以必须在原文上改是为了让皇帝了解具体的实情,不致遭受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