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人再多,也不可能把持完两京一十三省的所有重要岗位,相反由于大量其他党派的官员被贬谪到地方,中央下达的政令自然会受到抵制,基层工作处于半停摆状态。
你发布的政策再好也没有用,下面的人要么敷衍塞责,要么直接摆烂,你又能怎么办?
总不能将这些官员全都撤职查办了吧,那还不得立时天下大乱?
二来东林党的声音越大,皇帝的存在感就越低,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首辅大人稍不留神就会被扣上一顶“专擅权势”的帽子,可谓后患无穷。
这不,崔景荣的辞呈刚获皇帝批准,东林群贤就纷纷给张鹤鸣道喜,大伙儿都认定有叶首辅在上面顶着,兵部尚书这把交椅非张侍郎莫属。
兵部尚书可是正二品的高官,按现在的话说至少是个副国级领导,皇帝都还没发话呢,怎么就断言首辅能拍这个板,大明朝到底由谁说了算?
此前叶向高和孙承宗都倾向于,让七十六岁的老同志王象乾接任兵部尚书的职务,小皇帝也表示支持。
谁知王老爷子宁愿以右都御史的官职代理蓟辽事务,跑北边去跟蒙古人对线,也不愿接任这个正二品的京官之位。(右都御史也是正二品,但戍边和留京的区别可就太大了,生活环境差了好几个档次。)
老同志的年龄大了,受不了刺激,被多弹劾几次怕是得犯心脏病,还是和蒙古人过招轻松一点。
虽然蒙古人打架厉害,下手又黑,但性子直呀!而且从来不乱骂人,一直秉承能动手就尽量不废话的宗旨,相处起来倒也不算太困难。
单就道德品质而言,他们未必比御史言官低,至少不会污蔑老同志。
王象乾是溜掉了,叶向高却犯了难,首辅大人先后找了好几位资历深厚的大臣谈心,结果这帮人无一例外都谢绝了兵部尚书这个宝座。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不是东林党,怕遭不住弹。
就明军在辽东那个熊样,一年兵部尚书当下来,少说也得收到两三百封弹劾奏疏,上朝的时候啥也不用干了,就杵在太和门前认错,搁谁也受不了呀。
而叶向高又实在不想用张鹤鸣任兵部尚书,因为张鹤鸣与熊廷弼不和,两人在万历朝就经常互喷,说他们势同水火也不为过。
阁臣们一致认为辽东的形势危急,只有熊廷弼能撑住局面,若此时再让张鹤鸣当兵部尚书,那还不得在窝里斗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