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143)

在风云变幻的江湖之中,有一位刚正不阿的包拯,威名远扬,屡屡为百姓伸张正义。那是一个黄昏,空气中弥漫着细微的凉意,包拯正在开封这座繁华之地思索着新近发生的一桩奇案。

此案的受害者是一个名叫柳如烟的女子,秀丽的面貌,纤细的身材,清晰可见的肌肤如凝脂般光滑,长发如泻的黑发随风轻舞。她世家出身,却命运多舛,父亲早逝,家中贫弱。近日,她被发现死于闺房,房中无一物被掳,唯有她手中紧握的一枚古铜钱。众人都在怀疑她是遭了毒手,却无人知道她的悲惨经历。

包拯在听闻柳如烟的死讯后,立即召集了他的得力助手——南侠展昭及其师爷公孙述,与王朝、马汉共同展开调查。众人会聚于包拯书房,气氛凝重,展昭皱眉说道:“包大人,这桩案子似乎隐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曲折,柳如烟身旁的每一个人都有作案的嫌疑。”他心中疑虑重重。

公孙述慢条斯理地说道:“柳家世代交游盛广,她周围的朋友亦是不乏风流之辈,疑点重重。更何况,一枚古铜钱的意义非凡,或许是破解此案的关键。”

包拯点了点头,心中已然形成了初步的判断:“我们首先要打听柳如烟生前的交友情况,了解她的生活习惯。”

经过细致的调查,包拯得知柳如烟在酒楼常与一名名叫郑恒的公子交往。郑恒为人狂妄,自恃家世显赫,常在江湖中出入,与诸多女子交往甚密。包拯欲请郑恒前来问话,却不想此人已在柳如烟死后失踪。

“果然,郑恒极有可能是作案人之一。”王朝沉吟道:“这可与柳如烟簪花问柳的性子对不上。她这样温柔的女子,怎会与这样张扬的男子有深厚的情意?往日酒楼上,总有人闲话说她与他早有嫌隙。”

马汉进言:“包大人,如何不打听一下郑恒家中上下?或许他失踪与此案有关。”

包拯决定深入郑家探查,这一走竟是再度引出了一桩离奇的旧事。原来郑家前几日有一名外族商人前来求购古币,郑恒曾对此颇感兴趣,打算转手牟利,却不知这古币与柳如烟死去的时刻竟如此重合。

包拯心中暗暗沉吟,事情似乎越来越复杂,背后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再深入探查,包拯得知郑恒曾与东洋邪术的道士有过接触,传言此道士懂得一些离奇的巫术,能够祈福降吉,却也可能会作奸犯科,操纵人心。包拯随即决定找寻此道士。

经过几番波折,包拯终于找到了这名东洋道士。道士长得面目阴沉,身材瘦削,眼神中透着一丝狡诈。包拯与展昭假意探问,意图试探他与柳如烟一案的关系。

“这柳氏家族,真是个有趣的女人,她似乎被什么东西纠缠着,未免让人想起那枚古铜钱。”道士嘴角轻笑,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

包拯盯着他,心中不禁警觉:“你所谓的古铜钱,难道与柳如烟身上发生的事情有关?”

“我不过是路见不平,想助她一臂之力,没想到却引来杀身之祸。”道士的口气越发古怪,模糊的语句让包拯愈加警觉。

经过几番计较,包拯决定秘密跟踪此道士。经过一番侦查,他找到道士与郑恒密谋于一处隐秘小屋。自此,包拯得到了关键信息:原来道士与郑恒暗中合作,利用邪术图谋柳如烟的古铜钱,因其来历不凡,价值连城。而郑恒对此心存不满,最终终成杀手。

包拯暗中揣度,决定设下圈套,将郑恒一网打尽。次日,包拯假装喝酒,与王朝、马汉一同造访酒楼,恰逢郑恒到来,便故意借酒激怒他。郑恒怒火中烧,出言不逊,结果包拯将其一举擒拿。

正当包拯打算审问之际,堂外却突地闯进一名女子,正是柳如烟的好友沈清雅,满面泪痕,潘面娇嫩,容貌清丽。“包大人,求您为我好友伸冤!我知道真相!”

沈清雅声声哭诉,随即道出柳如烟生前遭受的种种屈辱,原来郑恒因曾对柳如烟情有独钟,但因自己家世出众而被她拒绝,心中恼怒,竟暗中使毒药与东洋道士合谋。

包拯微思片刻,恍然大悟,原来一切背后的真相竟是因为感情的纠葛而致。而柳如烟间接的被卷入了这场阴谋之中,更可怜她至死仍在暗恋一名无情的男子;她用生命换来的古铜钱,竟成为了一个悲惨命运的象征。

案件逐渐真相大白,包拯将郑恒与道士捉拿归案,审讯之中,郑恒面色惨白,欲辩解却难以自圆其说。包拯用法典正言厉辞,揭露其在暗中暗害柳如烟的真相,一时间震惊周围。

“我只是想让她明白,只要我有心,她就得爱我!”郑恒悲声哀嚎,惶恐中将真相泄露无余,便当场崩溃,认罪伏法。包拯神情肃然,心下不禁感慨万千,一桩原本暗藏在迷雾之中的冤案,竟然是因为一场情愫而引发的。

最后,柳如烟的冤屈终于得以昭雪,沈清雅和包拯相对一望,皆是感慨不已。而包拯也重新审视了眼前的这桩案件,心中暗自感叹:江湖之大,情愫纵横,有些人为了爱而伤害他人,令人唏嘘不已,然而终究逃不过正义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