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天后才想起来。”
“还不如不想,这不马后炮吗!”
“真是孩子死了,他来奶了。”
【七月初二日边报已显示瓦剌“其势甚众”,朱祁镇才派人往北部各边镇赏军动员迎战又紧急下令要求立刻补足京营所缺马匹,但这已经晚了】
【七月十一日瓦剌入寇,他们兵分四路,从辽东,宣府,大同,甘州侵入中原,进攻的重点当然是宣府,大同】
【战前准备不够充分的明军,在猫儿庄与瓦剌交战,大同右参将吴浩兵败身死】
“这也太惨了!”
“要是本就不敌也就罢了,可明明只要准备充分,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这皇上,把打仗当游戏了。”
【在明朝地方武臣的序列中,参将仅次于总兵和副将,职位不低了】
小主,
【如此惨败的信息传至京城,朱祁镇知道后的反应不是听取老臣意见筹措防守而是“朕要亲自出击!”】
【客观来说明初以来,皇帝上阵不是新鲜事】
【无论是朱元璋起兵,朱棣五征漠北抑或是朱瞻基平定汉王之乱都是明证】
“皇帝上阵不是新鲜事,但他要开始上阵决定就是新鲜事。”
“完了,他肯定就是因为这个才被俘虏的”真是他的好儿子,怕地不干净就让他的颜面扫地。
朱瞻基短短一天就已经想过掐死他几万次了。
【一心仿效祖宗的朱祁镇也想证明自己,但他的实力较之父祖不知差了多少个朱厚照】
【王振呢,他巴不得跟着皇帝亲征攫取军功甚至名垂青史】
【那群臣有谏阻吗?经历了此前王振的折磨,满朝文武要么想反对却“不得召对”,要么即便有“召对”也“不敢详尽”】
【只有吏部尚书王直,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等人头铁,但皇帝“皆不纳”】
“好啊,好啊!一点不带听的,就我行我素是吧。”朱棣皮笑肉不笑。
朱高炽和朱瞻基恨不得现在死一死。
【这是他犯的第二个错误】
【七月中旬“土木殡葬旅游团”正式发车了】
【也就在他打算亲征的时候,十五,十六日瓦剌突破长城,先前被派往宣大的西宁侯宋瑛与总兵武进伯朱冕,都督石亨在阳和城与也先交战,同样战败,宋瑛,朱冕战死,仅有石亨逃脱】
【回看上个月朱祁镇给这支部队“如或贼至,相机剿杀”的命令,属实打脸】
【但更打脸的还在后面】
【七月十六日亲征队伍出发,大量“扈从文武,吏士皆仓促就道”,如此匆促朱祁镇不以为意】
【他相信大明出动了六军号称五十万,以五十万对瓦剌五万,优势在我,所以他觉得无所谓指挥,朕一波A过去就能赢,然后把指挥权交给了最“忠诚”的王振】
“五十万对五万确实有优势,但如果指挥是王振,当我没说。”
“五十万条性命交给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太监!”
各朝将领可算是看到了什么叫蠢人的灵机一动,什么叫天下奇葩第一人。
【这是他犯的第三个错误,导致高层宿将如英国公张辅等都无法参与军事决策,兵部尚书邝埜和户部尚书王佐,屡次上章建言都被王振“罚跪于草中,至墓方释”】
【如此造作导致军中负面情绪积攒,甚至有将士想刺杀王振】
【遗憾的是刺杀行动还没实施,七月二十八日,明军到达了阳和城南战场,然后他们看到此前败给瓦剌的袍泽们“伏尸遍野”】
【如此凄凉的景象,让军队士气更加低沉】
【八月初一这支准备不足,士气低落,将帅离心的部队终于到了大同,朱祁镇并没意识到己方的问题,还想继续北进找瓦剌决战
凡是有脑子不想死的大臣都表示反对,瓦剌又不傻知道我军动向,肯定会拖延转移啊,怎么会傻呵呵地来决战呢】
【这让皇帝更加恼火,自继位以来这帮官员一直在碍事,现在朕好不容易亲征了,未见一敌,放一箭就班师回朝,岂不令人耻笑】
【于是他要求大批士兵顺着长城向宣府转进沿途寻找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