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伽弥陀说道:“明白之性为菩提妙明真性,亦即六道报果的众生皆性然本俱,此明白之性本无差别,但因明白而有的理解,就有不同。何以故?菩提性觉妙明,此本众生整体一如,本无差殊,我说众生因执前尘留碍而立知见,知见即立,理解就在其中,不同的理解就会有不同的见识,以及行为方式,故理解即为众生相殊,以及善恶爱怨的根本。故说,世间一切事以及相,需要善知识加以引导,让众生做出合道的理解,就不会有相的分别障碍以及善恶爱憎的分别了”。
金有妙继续问道:“如是这般,我以为还是在思维层面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以幻制幻的方便解,故我以为理解非究竟解,此是不是不符合大道的究竟第一义呢?”。
般伽弥陀回答道:“首先你要明白,理为我性然,解是需要信息交流的,有了信息,就有了法义,法义的建立,世界就能被理解构,才能明白世界的产生即为佛心道体。诸多信息当中,人类的语言是最能传达六根功用的,这就是人道众生容易悟道的原因。如来妙明性,虽然不需要理解,但是妙悟如来,离开了理解是不能通达的。”
金有妙继续问道:“众生何以能理解?”。般伽弥陀答道:“我复问你,你认为一只蚊子,在你拍打前起飞时有没有理解这种危险?”。
金有妙说道:“那是肯定的,起飞的动作自然是如来觉性,但此如觉性然的前面,应该是先有理解”。般伽弥陀答道:“道理亦然,故理解来源于前尘留碍的明白。我再问你,你喊一只猫,它没有理你,那它有没有理性?”。
金有妙说道:“有理性,只是或解为烦?或解为懒?如此等等而未应我”。般伽弥陀答道:“理解亦复如是。解虽然各有各的解,但理,亦是如来觉性,恒真唯一,谓之真理。故说理解本身也是如来妙明觉性,因解不同而导致世人行为方式不同,世人从来不悟如来,去理解理解本身,而是把理解的概念以及自己意想的结果坚信为事实,而做出追回莫急的事,而造种种业”。
金有妙继续问道:“我已明,理是如是如实的观照所明之境,此如来妙德众生本俱,但是对境的解释各个并非相同,如同两只猫你同时喊它,一只不理人,一只理人,理解不同,世界不同。故世界亦是理解的产物,然世界又是道体清净恒一,那我能不能说世界就是染着的真如道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般伽弥陀答道:“你所说真如道体被染着,就如同你说你有心即道能装识种子,实际一个意思,你把你认为的此心当做真如佛性道体,并非真理实相。何以故?是众生妄想有心故有无量识种,并非真有识种藏于称为心的佛性道体中。更何况谈染着之论呢?”。
金有妙继续问道:“有智者言: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难道此理解不是真理解?。
般伽弥陀答道:“如来菩提妙性,当下即见即成,见即明白,一切所明,过后实无一相一法存留某处,你把他们归来妄立留所,此所即名为心的话,那么心即宇宙,宇宙即心,此理解并无不对,关键是此心已经是你妄立了,再谈对与不对,更是妄想了。故脱离宇宙以及心等概念的理解,才是真理解。故说,了宇宙和心二者俱非,即是真理”。
金有妙继续问道:“如此说来,虽然心是妄立的处所。但世界就是我的心现化的,这句话表达的义理是对的吧?”。
般伽弥陀答道:“义理说是义理者,何来对错之别呢?你立对而论它就对,你立错而论它就错。所以,对于义理的理解,理解本身才是那个根本,它是没有对错的。世间的一切,不是有和无,是你认为它是有就有“有”,你认为它是无就有“无”。故说,何有世界,是名世界。即名者,实相皆如来妙本,妙幻一切名,然此真,恒存妙明,不动不失,非一非六,即一即六。何以故?因一或者六,皆是名者,来称呼菩提妙明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