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东北孩子王(朱棣:上任太医院。赵匡胤:你去当倭天佛祖

“要的就是你不会医术,去了按照后人解剖论研究研究。”

“您直接吩咐太医院的人去做不就行了?”

“他们食古不化,说有违人道,有伤天道。”

“难道我亲自动手?”

“傻,你不知道招揽失地流民、地痞无赖,让他们从头学起吗?”

“……”

“做成了,这可是万家生佛的事,千家万户为你立生祠。”

“我能拒绝吗?”

“可以,大明朝不缺木棍。”

朱棣嘴角微垂,用力的咽了咽口水。

不缺木棍,这是准备把我打到死?

“我去,明日我就上任太医院。”

【#国家公祭鼎#】

【国家公祭鼎在第一次浇筑的时候出现了渗漏现象,于是就紧急叫停。

经过讨论,次日,决定采用中国传统“敬天告英灵”的方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浇筑之前将三十张大屠杀遇难者的遗像,和三本印有一万多遇难者同胞的名录一起放了进去。

应天府的冬天很少打雷和下雨。

但当浇筑正在进行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响起了几声炸雷,接着又下了几分钟的雨。

短暂的雨水带来了空气中的潮湿度,保证了国家公祭鼎一次性浇筑并完美成型。】

【国家公祭鼎铭文: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评论区:

〖天降甘霖,那是无数冤魂的泪水。〗

〖他们借着雨水,又回到故土看了眼人间。〗

〖如果有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那就交给天意吧。〗

北宋。

封建帝王能有多共情后世?

或多或少或许有点,但不多。

赵匡胤想起后人所言倭岛之金银存量,呼吸声也粗重了两分。

所思所想唯有一事:开海路、取金山银山、治民强国,摘掉这‘弱宋’之名。

然,开海路之事,是一统华夏前,还是一统华夏后,这是个问题。

赵官家所想之一统,非吴越等地,乃是燕云十六州。

在赵官家眼中,收复吴越等地无非是以兵还是以礼的区别。

至于他们负隅顽抗,力战不降?

呵,疯了都不敢这样想。

赵官家莫说与唐皇相比,即便与五代十国割据皇帝而言,生活都称得上一句简朴。

大索天下,取蜀地之财,聚天下之财于汴梁,是真事。

然赵官家与赵官家亦有区别。

宋太祖设封桩库,库内财物皆为收复燕云十六州所准备。

一曰:赎买。

赵官家想着若是花钱就能买回来,少了兵戈亦是好事。

但赵官家亦知此事,为痴人所梦。

胡人不讲道义,即便真能买回来,土地上包括人在内的活物,房屋、砖石,怕是要一扫而空。

所以又有了另一曰:强兵。

以封桩库内的财物打造一支强军,驱胡人出华夏故地,把他们撵到草原上。

若是事成,即便损伤了天下百姓,逼的各地民乱不止。

史家只需春秋笔法一句:不得已而为之,便可揭过。

随后大夸特夸赵官家之深谋远虑,神勇无比,威武不凡。

可赵宋出了个不太合格的太宗。

汉唐之太宗,虽有瑕疵,后人皆以夸赞为主。

唯独宋之太宗,驴车天子……呵呵,不提也罢。

数年之功,毁于一旦,连累自己的名声也没好到哪儿去。

抬头仰望天幕的赵光义感觉到一股莫名的杀气,扭头看去:“二哥,想通了,终于准备杀我了吗?”

赵官家冷笑一声:“朕觉得你当和尚挺好的。”

见状,赵光义又要说那套:当和尚就能绝了我的皇位吗,之类的话语。

但赵官家没给他机会:“你去倭国弘扬佛法,说不得亦能有个倭传佛教,你还能称宗做祖。”

“去那蛮夷之地,当个倭天佛祖。”

“总好过在大宋,只能当个太宗。”

“你能教这驴跑的比马还快,说不得你能让牲畜通人性。”

“加之你这牙尖嘴利,或许不需要坚船利炮……”

“就凭你这一张嘴,就能让倭国不战而降。”

“二哥,你是在和我开玩笑,是不是?”

赵官家缓缓摇头:“皇帝金口玉言。”

“朕决定了,你去当倭天佛祖。”

“祭祀之后,朕亲自为你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