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中国墓葬史2

城的外圈是郭,棺的外圈就是椁。

棺相当于内城,椁相当于外城,各种陪葬器都可以安置在椁室里。

湖南博物馆里有一个棺椁,去看一下就可以很直观的感受椁的巨大。

而椁室葬的最高等级,叫黄肠题凑。

名字很晦涩,但分开来看就很好理解。

黄肠:黄心柏木的芯。

题:头,木头的头,即年轮的切面。

凑:木头向内排列。

翻译过来就是,用一根根木头芯,把露出的年轮部分当成木头的头,一个个的凑在一起排列。

类似拼乐高,打造出一座木头房子。

墙壁都是一根根木头塞成的墙体,从外部看都是这个年轮的切面。

不论是先秦的秦公一号大幕,还是汉代广陵王墓都采用了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从周朝一直盛行到汉代。

这种形制很高级,但太费木头了。

比如北京大葆台一号墓,用了一万五千八百八十根柏木。

而黄肠题凑只用芯,先秦又盛行厚葬之风,哪来的那么多合适的木头给封建贵族消耗呢?

所以后来,这玩意儿跟金丝楠木一样。

越往后就越稀有了,到东汉几乎就没有能搞这一套的了。】

“秦公一号?”

“又把朕的祖先挖了?”

始皇对今日的视频,不甚满意。

朕要造枪术、造船术、飞天术、增产术。

朕对墓葬毫无兴趣,往前的不能挖、往后的挖不到。

“走,去看看墨家巨子。”

议事完毕,农家只留了几个人在场,负责遇到农事,好提意见。

其他弟子都去研究如何增产,如何打造耕种器具。

儒家除了叔孙通和淳于越,也都不在。

都去根据后世拼音、字体,造新字。

墨家不必多说,一个人都没剩。

法家,就李斯一人。

被儒家二人夹在中间,一动不动。

有这时间,不如去看看墨家研制火器。

兴许,朕还能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