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西军的那些骄兵悍将们,能不能服从他的调度真很难说。
他知道将要面临的不利局面,但弓已拉开就没有回头箭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西北战事历时两个多月毫无进展,这种态势引来文臣的极大不满。
他们不懂军事,却懂得如何指手画脚,利用西北战事的胶着准备抢回军事指挥权。
这是陈恪绝对不愿看见的,也是李祯和刘太后不想看到的局面,唯有取得一场大胜来堵住文官集团的嘴,方能转变太祖以来重文轻武的政策。
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不论是他们三个、还是文官集团都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所以陈恪必须出动了。
他是文臣,却是坚持文武分制的倡导人。
而在安定城之战后,李祯和刘太后也看到文臣统兵的坏处,在陈恪的倡导下极想改变这一状况。
他们就要赌一场。
陈恪就在赌那轮金色的太阳仍然照在自己的头上。
而李祯和刘太后就在赌陈恪真是小留侯。
他娘俩有赌的资本,陈恪只是监军而不是西北四路经略使,不能取得胜利就保持现状。
在这种情况下,他娘俩就采取拖延战术,如无法拖延就与文臣达成妥协,派包拯担任西北四路经略使。
他俩也不怕陈恪瞎指挥,智将曹穆、悍将曾乐行都在西北,再派出曹俨这员猛将,加上西军的那些骄兵悍将,陈恪指挥失误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
娘俩算的明白,却还是希望陈恪能取得大胜,因此患得患失。
为解决这种不良心态刘太后就想转嫁责任,将陈恪招到身边,在大庭广众下显示恩宠,见他明白并发出重誓,不禁轻松下来。
她达到目的了,以陈恪的聪明,如无绝对把握绝对不敢发出“以死谢罪”的誓言。
可她不知真实情况,陈恪心里没底,但都到这个时候了,就绝对不能说泄气的话。
他也算好了,西北有曹穆、曾乐行,稳住西军的阵脚没问题,绝对不会出现长平之战的惨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