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下大臣们,有的面露惊愕之色,忍不住倒吸凉气,仿若寒冬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有的摇头轻叹,满脸忧色,仿若霜雪挂满枝头。
此时,尚书台杜诗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邓公所言极是,我大汉历经连年天灾,百废待兴,一年财政收入不过一千五百万两左右。若倾尽三分之二财力用于战事,无异于竭泽而渔、自毁长城,仿若杀鸡取卵,得不偿失。
“而伊屠有心归附,图的是大汉庇护,可真要让他孤注一掷,倾尽家底与逐鞮死拼,他决然不肯。
若我大汉不出兵襄助,还想收服伊屠、令其接封,坐山观虎斗这一招,怕是难以奏效。
“况且,河套局势复杂多变,各部落首领都处在左右摇摆之中。战事一旦进入胶着持久之状况,诸多小部落首领心怀鬼胎,难免有伺机而动、妄图反叛之人,恐怕再生变数,仿若平静湖面下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刘庄眉头紧锁,群臣亦是愁眉不展,冥思苦想却毫无头绪,仿若置身茫茫迷雾,找不到出口。
忽然,刘庄瞧见一旁的子墨身形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模样,顿时龙颜微怒,高声喝道:
“子墨!朕与诸位爱卿在此共商军国重事,关乎国运民生,生死一线!你却懈怠萎靡,形同梦游,可是昨夜为琐事所累,失了精气神?速醒神,细细说来你对南北匈奴局势之灼见,若道不出个子丑寅卯,休怪朕治你不敬之罪!”
虽说呵斥严厉,可眼底隐有几分期许,仿若严师盼顽徒开窍。
子墨缓缓抬起头,揉了揉惺忪睡眼,神色悠然间,内心中却不起任何波澜,仿若以超脱之态俯瞰这朝堂纷争。
他暗自思忖,这朝堂局势、边疆战事,恰似世间诸般纷扰幻相,众人陷在其中,或焦虑、或执着,皆因被眼前表象蒙蔽心智。幸而自己还能秉持一份冷静清明,寻出那破局关键,想到此处,子墨并未被这呵斥吓到,反倒上前一步,直面刘庄,朗声道:
“陛下息怒!旁人瞧这局势,仿若深陷泥沼,无计可施,侄儿却以为,不过是匈奴蛮子在虚张声势,何须我大汉急着跳入这浑水,徒耗钱粮、损兵折将?”
此语一出,朝堂仿若炸开了锅,众人皆是一震,心下暗忖:
这司隶大人哪来的底气,敢出此狂言?一时间,所有人目光齐刷刷聚焦于子墨,满是急切与期待,仿若饿狼盯着猎物。
刘庄眉梢一挑,目光锐利如刀:
“哼,口出狂言易,拿出真章难!子墨,你既说得轻巧,想必已有破局之策,速速道来,若是敷衍,朕绝不轻饶!”
子墨整了整衣冠,从容踱步而出,拱手行礼,而后侃侃而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陛下且放宽心,听侄儿细细剖析。北匈奴逐鞮虽号称三十万大军,可他贪心不足,鲸吞西域十八个小国后,为稳当地局势,各处少说也得留驻数千兵力镇守。如此算来,能抽身攻打南匈奴的,至多不过二十余万。
南匈奴本就有十五万兵马,伊屠所惧者,正是孤力难支,拼光家底,部落再无宁日。
然侄儿观之,伊屠此人亦有野心,不甘久居人下,只是缺个契机、几分助力罢了,仿若困于浅滩的蛟龙,只待风云际会,便可一飞冲天。”
这番剖析,条理清晰,大臣们纷纷颔首,眼中满是赞许之色。
子墨稍作停顿,继而神色飞扬,音量拔高:
“此事易解!陛下只需遣十万幽州铁骑换驻于酒泉郡,这酒泉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往东,可径直进入南匈奴所在的河套地区,大军开拔,转瞬即至,能迅速驰援伊屠,给予其实打实的军事援助或军事威慑,仿若天降神兵;
向北,能够直接突入匈奴的境内,发起突袭,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扰其后方断其归路。仿若利刃直插敌腹;
向西,可一路畅行进入河西走廊及西域诸国,牢牢把控战略要地,掌控局势走向,仿若执棋之手,主宰棋局。
易地而驻,威慑立显。这一步棋,恰似蛟龙出海,惊涛骇浪起于无形!北匈奴逐鞮见状,胆颤心惊,必不敢肆意南侵;南匈奴伊屠那边,更是如坐针毡,日夜思忖陛下深意,生怕忤逆圣意,招来灭顶之灾。此乃以静制动,不费一兵一卒,先声夺人!”
“妙策!”堂下不知何人脱口赞叹,朝堂气氛瞬间被点燃,仿若干柴遇烈火。
“高招啊!不动兵戈深陷苦战,仅凭布局威慑,便能制衡各方,精妙至极!”
又有人跟着附和。
子墨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继续说道:
“倘若逐鞮胆敢轻举妄动,陛下即刻命胡大成将军率十万大军,或佯装收复河西诸国,或向南迂回佯动,同时幽州十万铁骑顺势向前推进。
这般一来,东、南两面大军遥相呼应,再加上伊屠北面之兵伺机而动,瞬间成三面合围之势。
逐鞮纵使张狂,届时也得掂量掂量,绝不敢贸然挥师南下。
此乃连环妙计,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管叫那匈奴蛮子胆敢越雷池一步,必是有去无回之死地!
不仅如此,我军佯装行动时,可广布疑兵,多设旗帜、锣鼓,佯装大军铺天盖地,令匈奴虚实难辨,军心大乱,仿若迷雾遮眼,使其辨不清东南西北。”
刘庄听得双目放光,拍案叫绝:
“好你个子墨!真乃天赐良才!此计环环相扣,不动声色间掌控全局,既解伊屠困厄,又保我大汉元气,妙不可言,甚合朕意!仿若神来之笔,点化难题。”
邓禺捋着胡须,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子墨年少有为,此谋略深谙兵法要旨,虚实相生、借力打力,巧用各方势力制衡周旋,步步为营、布局精巧,老夫自愧弗如,后生可畏!且此计兼顾军事、经济、外交多方考量,心思缜密,常人难及啊!”
群臣交头接耳,赞叹之声此起彼伏:
“司隶大人这一手,高瞻远瞩、算无遗策,堪称保国安民之上策,我等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