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读书能入道。
这是当世儒修公认的一条明确修炼道路,前途光明且相对容易。
传闻,文圣之后,有一位儒生一日阅百书,持续十年之后,倏然一日入道跨进上三境行列,成就修行界大能地位。
是时,秦朝之后的第二个朝代,端朝朝野上下沸腾,修儒一度成为修行界主流,许多高门大族、公卿世家上到家主老人,下到黄口娃娃,无不手捧书卷,废寝忘食。
实是,相对其他修行门路要求资质、资源、机缘,读书,只要一个人识字便能做,书籍对于寒门贫门来说珍贵难得,可对于喜爱藏书之大族来说,哪家没有个百卷、千卷?
哪怕实际上沙场拼杀出身,只为装点些门面的宗室、勋贵们也很容易读到书。
这样一场浩浩荡荡的从文运动,席卷惊动上到高宫阙宇里的皇帝、位居云天仙宗的修士大能,下到郡县江湖的贩狗杀猪之辈。
然而几年后,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无论帝王公卿还是隐世仙宗的修士大能,皆没有重现那位儒修的辉煌成绩,几年下来非但没有进展,反而折腾的耽误了原本生活、修行节奏,盖因只是一味追风,导致荒废。
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后来者的不断试验,方才证明这条路确实可行,但须得有自己的追求、理想、信念。
此修炼之路与其他上三境修炼法的区别只在于,把意境锻造提早到了修行之初;
同时,多读书是可行,然这个数量极为恐怖,走上这条路的第一位儒修,每日坚持百卷,十年如一日书海阅读,方才在其中找到真知。
人国历史漫长,有好事者曾为了证明一事,用一生前去验证。
便是杂书小说也能入道。
只不过可能要一百万卷、一千万卷乃至亿卷。
若是精书典卷,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严谨真实许多,因此才可以少些。
林渊没有走这些前人的路,因为不确定性实在太高,他无法用几十年来搏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他须要在将来接替王位之前就拥有足够的力量。
没有谁在逼他,而是由于从小丧母突然成熟所带来的顿悟,父王很风光,但他的位置实在不好坐。
对于母亲的记忆已经很模糊,林渊只依稀记得内虚的她死于执意诞下次子,然后林渊六岁便失去了母亲;对于这个女人,他的情感很复杂,思念有,回忆也有,最多的却是怨,怨她自私,恨她执着,将自己抛在空荡荡的大梁魏王府,是时父王林砚刚接替病故的祖父,疲劳奔走于政军务间几个月也难见一面,留他一人独留陌生的府邸中整整四年,而后年仅十岁便远赴万里之外的东南天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