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小试牛刀

乾隆三十四年,阳光明媚,春风和煦,这一年对于钮祜禄·和珅(庄有恭)来说意义非凡。他怀揣着满腔的热情与抱负,踏入了京城那庄重肃穆的考场,参加了令人瞩目的院试。

要知道,和珅可是一个与众不同之人。他不仅自身聪慧过人,更是凭借着独特的机遇,融合了好几个人积累下来的渊博知识于一身。这些知识犹如一座宝库,在考场上被他运用得游刃有余。

当考试结束,榜单公布之时,和珅毫无悬念地名列其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生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秀才。那一刻,他心中满是喜悦,但也深知这只是漫漫仕途的第一步。

按照科举制度的规定,只要在九月再次参加乡试,如果能够成功中举,那么便可以参加次年春天京城举行的会试。一旦在会试中脱颖而出,高中进士,便能踏上为官之路,从此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那些在会试中表现极为出色的学子们,则还有幸获得参加殿试的资格。届时,他们将有幸当面见到乾隆皇帝,接受这位至高无上的君主亲自选拔出状元、榜眼和探花等殊荣。

考到生员之后,内务总管冯英廉那可是喜不自禁啊!他满脸笑容地对着和珅说道:“和珅呀,真是不错不错,居然考上生员啦!这可是个好兆头呢。那对于下半年的乡试,你心里可有底儿?需不需要老夫帮衬着点儿什么?”

和珅听了这话,胸膛一挺,脸上露出无比自信的神情来,大声回应道:“老爷子,您尽管把心放到肚子里去吧!凭我这一身才学和本事,区区乡试又算得了什么呢?依我看呐,这次乡试简直就是手到擒来之事,根本难不倒我。只要不出意外,比如有人故意捣乱、暗中使坏之类的情况发生,那我必定能够金榜题名,高中举人!”说完,他还得意洋洋地扬了扬下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便迎来了令人瞩目的乡试。早已摩拳擦掌、做足充分准备的和珅胸有成竹地踏入考场。

考场上气氛凝重而紧张,但对于学富五车的和珅来说,这些题目都不过是小菜一碟。只见他奋笔疾书,文思如泉涌,不到一个小时的工夫,就已经完美地完成了整张试卷。做完之后,他从容不迫地轻轻敲响了桌旁的铃铛。

听到铃声响起,负责监考的人员赶忙走过来询问发生何事。和珅礼貌地问道:“大人,我已答完所有试题,不知可否提前交卷?”监考人员闻此言语,不禁面露惊愕之色,心中暗想:这才过去多久啊,竟然有人如此神速且自信满满!于是,他不敢擅自做主,急忙前去请示此次乡试的刘主考官。

刘主考官正端坐在主位之上,全神贯注地监督着考场内的一举一动。听闻监考人员的禀报,他先是一愣,随后眉头紧皱,满脸狐疑地说道:“竟有如此张狂之人?究竟是谁这般自负?”待得知是和珅请求提前交卷时,他微微颔首,表示允许。

很快,和珅那精心作答的试卷被呈递到了刘主考官的案前。刘主考官先是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卷面上方的姓名——和珅。然而,当他的目光移至试卷中的具体内容时,却不由得为之一惊。只见这字里行间不仅笔迹端庄秀丽,而且答案更是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堪称完美之作。

就在这时,刘主考官突然回想起自己儿子之前的嘱托。原来,他的儿子刘海涛也是此次咸安宫考生之一,并且是冯霁雯的众多追求者之一。儿子曾千叮万嘱,一定要想尽办法阻止和珅金榜题名。想到此处,刘主考官冷哼一声,暗自思忖道:“哼!你和珅就算答得再好又如何?终究还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随即,他毫不犹豫地拿起桌上的毛笔,狠狠地在和珅的卷子上涂抹了一个大大的墨点,并高声下令:“这份卷子弄脏了,作废弃处理!”

就这样,尽管和珅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在考场上更是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发挥得极为出色,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最终还是未能逃脱那如同恶作剧般的命运捉弄,在这次对其人生有着至关重要影响的科考中,竟然不幸地名落孙山,只能怀着满心的失落与不甘,黯然地看着自己的名字从榜单之上滑落。

得知这一消息后,内务总管冯英廉急匆匆地找到了和珅,满脸疑惑和不解地问道:“和珅啊,到底是怎么回事?以你的才学和能力,怎会落榜呢?这实在是没有道理啊!要知道,在咸安宫的众多学生当中,数你最为出众,可为何那个处处都不如你的刘海涛能够金榜题名、高中举人,反倒是你却名落孙山了呢?”

面对冯英廉那咄咄逼人的质问,和珅的脸上缓缓浮现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他无奈地轻轻摇了摇头,声音低沉地说道:“老爷子呀,这里面的情况您可真是不太清楚呢!实际上,我的卷子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在暗地里做了手脚。这次负责监考以及阅卷工作的刘主考官,恰恰就是那个刘海涛的亲生父亲呐!哎呀,我老早之前就已经察觉到这科举制度当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漏洞和问题,但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们这对父子竟然能够如此厚颜无耻、不择手段,完全将公平正义抛到了九霄云外,肆无忌惮地公然徇私舞弊!”说到此处,和珅不由自主地紧紧握起了自己的拳头,双目之中更是闪烁着愤怒的火花,仿佛要将心中的怒火喷薄而出一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