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阳镇的防御工事还在建设之中,镇子本有一道镇墙,乃是前明嘉靖年间当地官绅出钱修建,只有一人高,砖石垒成,建造这道石墙本来也不是为了防御,而是为了将整个镇子围住、方便设卡收税,防御野兽和小股的山贼没问题,面对大股的敌军,在明末之时连永新当地的田兵都没拦住,更别说农民军和清军了。
红营也没把防御重点放在这石墙之上,而是将石墙当作一面屏障,在镇外禾水之畔的港口和港口周边的房屋建筑里设置防御,利用此处一面临江、一面靠城的有利地形挖掘深壕环卫,建筑之间设置木栅挡板、鹿角铁篱,布置火炮火铳。
镇里留下两千守军,大半都是各村的田兵,加上少量的红营正选兵充作中坚部队随时驰援,在韩大任所部还在磨磨蹭蹭的向着永新方向挪来的时候,镇中的守军已经是严阵以待。
相比于镇里紧张忙碌的田兵和战士们,侯俊铖反倒有些无所事事,防御作战的事他插不进手,看着兵书学打仗的他大战略和战术规划上可以把握,但是面对下面那些和清军八旗精锐都交过手的基层军官,落实到细节上,他能给出的意见也只有“虎蹲炮向左移五米”之类的了,侯俊铖对自己的本事很清楚,老老实实当好诱饵就算完成任务了。
但这不代表他就什么事都不作了,一有空闲,除了自己帮着挖沟搬物,休息的时候也拉着田兵们闲话家常,许多田兵不知道他的身份,只知道他是个有护卫的大官,倒也不拘谨,话说开了,什么都敢往外说,这更方便他了解村寨里真实的情况。
侯俊铖如今就坐在一个木箱上,和周围的田兵一起啃着番薯,一个年老些的田兵絮絮叨叨的说着:“咱们这些靠近赣州府的村寨田兵,农闲的时候要训练,到了农忙的时候,清狗的骑兵时不时就冲到根据地捣乱,联防钟一敲,咱们就得拿起武器去作战,红营是分了田,但咱们哪有时间操持田地?家里要么是娃娃、要么是婆娘爹娘,一堆老弱,能挥得起几次锄头?”
“咱们也向上面反应过,上面说是要招募流民棚户来代种,给他们分一笔收成,刚开始还好,但种的时间一长,人家就觉得田地都是他们种的,他们成了佃农,咱们成了新地主,口口声声说按照红营的规矩,地主的田要分给佃农,所以咱们的田就要分给他们。”
“红营认定地主,是有专门的规程的,就是防着这一类的事,不能看别人有多余的田地、雇人代耕,就随口说是地主,就要分田杀人嘛!”侯俊铖点头回道,后世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乱打地主,把许多分田之后才有了田地的农民的地又一次分掉了,不仅导致苏区经济崩溃,而且还让很多百姓站到了对立面去。
这样的教训侯俊铖自然不可能不吸取,红军在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做出总结之后,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以防止这种事情,侯俊铖便直接照抄了过来。
“话是这么说,但是人家要闹起来,咱们总得费心去应付不是?”那田兵话语之中有些无奈:“但咱们有时间去跟人扯皮,为啥不干脆自己去耕田呢?村里里正、红营的干部工作队什么的,咱们这些田兵是百姓,那些流民也是百姓,哪边闹出事来都得他们挨板子,只能是做工作。”
“可人家就冲着田土来的,能是靠讲道理就能说服的?到最后也是和稀泥,这有个屁用?有些没良心的甚至逼着咱们让步,说咱们这些田兵以后也是红营的人,要让着普通百姓,他娘的,感情被抢了田土的不是他们家,亏咱们投豆把他们选上去,尽当白眼狼、惯会帮外人!”
侯俊铖有些生气,却又有些高兴,两种情绪混杂在一起,面上表情一时有些纠结,生气的自然是那些里正和干部损害百姓利益的行为,高兴的却是红营治下的百姓已经敢在他这个“大官”面前抱怨指责红营的人、维护自家的利益,他们渐渐的不再是以前那些唯唯诺诺、畏畏缩缩的愚民。
那些田兵不知道侯俊铖在想些什么,见了他的表情,以为他也是束手无措,有人插话进来帮着出主意道:“这位干部,你要是有空,可以到刘家村去看看,他们那就解决的蛮好的,村里头把需要代耕的统计出来,集体招募流民棚户耕种,那些流民棚户闹起来,也安排了专门的人去处置,村民都不需要费心去管。”
“啊对对,刘家村,我今日跟您说这些事,就是想让您有空去刘家村看看……”那年长的田兵不停点头:“那些代耕的流民棚户想要分田,里长专门给开证明,派专人领着他们一起去石含山里找红营的大官要田,都帮了好些流民棚户分了田,没田分的,也有许多安排进了合作社、商号什么的做工,除非是实在表现太差,那村里的里长都会忙前忙后的帮着。”
“现在外头来的流民和棚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