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土地问题

大秦没能等到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但是看那个西汉-新朝,看那个东汉,再看两晋时期……无一没有这种土地大量兼并得到问题。

但是目前为止,嬴政还没有想出来一个明确的、长久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

土地是所有人心目中最有价值、也是最保值的资产,在有的选的情况下,没有一个脑子正常的人会抛弃土地而去选择其他资产。

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权贵之家。

但是百姓虽然很多时候能够忍耐,可当他们大量失去土地并且没有其他活路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反抗——要避免这个问题,要么,保证百姓们一定能够分到差不多点的土地,每一代都能;要么,给百姓们找到其他的、足以支撑他们活下去、生儿育女的活路。

前者,其中一大关键就在于,朝廷手中必须总有足够的土地。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来,尽量减缓已有土地的流失速度,比如,给百姓们一次性分到的地不能太多,最好能够差不多维生即可;再比如,分下去的土地,最少其中一部分在这个人死后就需要归还朝廷,让朝廷能回收掉这部分土地。

当然,如果说把所有土地都交换朝廷也不失为一个方法,可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方法,

二来,朝廷必须不断地扩充手中拥有的土地数量——相应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持续对外扩张、打下来新的领土;进一步开垦荒地、山林等等,把原本并非田地的地方变成新的田地……

但是持续的对外扩张,嬴政并不觉得这是一个能够随随便便就一直玩下去的游戏;至于说进一步开垦荒地、山林,这个方法其实一直以来都在使用,可到底有些山林不好开采、或者不应当开采。

所以,第一种方案,保证一代代百姓们总能按照律例分到差不多的田地……虽然不是没有方法,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完全可靠。

而第二种方案,找到一条新的、并不依赖于田地的、并且能够长久持续下去、被百姓们接受的出路……这个难度还要远高于第一种方案。

首先就是这个“新”,古往今来,不论是百姓们出于求生本能,还是有识之士、明智的君主,在这方面也没有停止过努力,即便不为民生,也要为了自己的赋税收入,可是至今为止,探究出来了什么?

还是耕地最为有价值,最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