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一次征讨

刘邦陷入了些许茫然:“这百万大军,加上粮草辎重,共分二十四路……是普通人能够操作明白的吗?”

他早就看出来杨广在很多方面的不切实际与急功近利,但是他是真没有想到,杨广竟然能够做到把这百万大军连带辅兵民夫辎重分成二十四路,而且还要让这二十四路人马都领上不同的任务——

这他能弄明白吗?

底下的将领们能搞明白吗?

把百万大军调动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能把后方的辅兵民夫辎重分配得合理干脆安全顺畅,这根本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到的。

不,即使是大部分的人才,也做不到。

这需要的是最顶尖的、最突出的、有绝对的天赋的人才,比如韩信,比如萧何。

虽然刘邦很不喜欢韩信的政治觉悟,但是对于韩信的领兵能力还是承认的,就像是韩信说自己领兵“多多益善”一样,百万大军他也不是摆弄不明白。

但是换做是别人……刘邦不认为他们也能把百万大军搞得清楚明白。

而杨广,他能是韩信那样的天才?或者,难道能称作是名将名帅的水平?

刘邦觉得都不是。

至于说隋朝的军中到底有没有才华出众的将领,能够达到名将水平,甚至,出现了一个天赋能力不下于韩信的人,这倒不是不可能,只是这一次征讨高句丽,是杨广这个皇帝御驾亲征啊!

杨广既然已经御驾亲征,且又明显不是什么放权于下自己完全不管的人,那显然,此次出征的各项主要命令,估摸着都需要由杨广来决定和下令——如此一来,即便存在名将,也未必能够发挥出来。

此外,这么多人,分成这么多路,还有另一个致命问题:如何及时传信通讯?

大军共分二十四路,又各自有各自的任务,那彼此之间的通信、传递情报显然是必要的,如何能够做到及时通信,让需要知道情报的人及时知道最新情报?

如果是两支队伍或者三四支队伍,倒也还好;但是这是二十四支队伍!

同时,杨广本人总得需要收到各种关键讯息,汇总分析之后,下达新的命令——他怎么保证自己做决定的时间不要太晚,晚到贻误战机,晚到前线情况和后方情况已经发生改变?又怎么保证自己新下达的命令能够在情况改变、来不及之前送到所有需要知道的队伍手中?

从前又不是没有人想到可以组织百万大军——不算辅兵民夫的那种,但是之所以这么做的人少之又少,除了粮草赋税徭役的原因之外,战场通信、前后方情报和决定传递同样是关键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