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楚汉相争

韩信当初已经在项羽手下侍奉多年,却也不过是个执戟侍卫。

投奔刘邦后,得到萧何的赏识,从治粟都吏一跃成为统御数万兵马的大将军。

并且刘邦又同意他成为齐王。

这让韩信做出了绝不叛汉的选择,可也在未来成为他此生最后悔的选择。

又是一年后,刘邦和韩信联合,领兵三十万与项羽的十万楚军决战于垓下。

项羽爱妾虞姬,为让项羽没有后顾之忧,先行自刎。

不久楚军大败,十万兵卒被全歼,项羽也于乌江自刎。

自此被誉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项羽,就此陨落,楚汉相争也随之落下帷幕。

天下也终得统一。

汉朝由此建立,刘邦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创者,号汉太祖高皇帝,后世亦称之为汉高祖。

项羽死后,刘邦第一时间收缴韩信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天下归为大汉王朝。

大汉初立,国家尚未稳定。

有大周和大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深知国家不能分裂,亦不能操之过急。

于是刘邦分封了八个异姓王以稳定局势,并采取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用。

之后刘邦忌惮攻打天下占据最大功劳的韩信,忌惮韩信的才能,以及韩信在楚地掌控的兵力。

便以近乎鸿门宴的方式邀请韩信赴会,并在韩信到会后将之擒住,戴上枷锁。

韩信于此时说出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随后韩信被带到了洛阳,刘邦将其降国为侯,改封为淮阴侯,封地为韩信的故乡淮阴县,被软禁在京城,不得离开洛阳。

(另有一说韩信是直接被囚禁在了牢狱中,始终被枷锁束缚了六年。)

在大汉的政治与局势相对稳定后,刘邦相继开始攻打由他亲自分封的诸侯王。

前后用了七年时间,汉初分封的八个异姓王被刘邦剿灭了七个,仅有长沙王因主动上交兵权得以留存。

自此大汉只剩下分封的刘姓子孙为同姓王。

并杀白马为盟,与大汉群臣定下:“非刘氏而称王者,天下共击之。”

在此之中,即便韩信已经没有任何兵权,也仍然因为他的年轻,和他冠绝天下的功绩与威望,受到刘邦的忌惮。

于是在刘邦的示意下,吕雉假托萧何邀请韩信入宫,韩信进入长乐宫的钟室后被一群埋伏的武士捆绑,随后被枭首,并以韩信造反为由诛杀了韩信三族。

韩信终年三十五岁。

头颅被萧何取下,带与刘邦相看以得心安。

虽然刘邦对诸侯王们的铁血清除过于残忍,但他的决策也为大汉后续的强盛与稳定,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