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农业钱庄

"这种手工业发展起来容易,但要维持就难了。关键是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让农民既能种好地,又能做好副业。"

朱雄英思索片刻:"孙儿觉得可以这样:第一,由农学堂培训技术。不仅教农业知识,还要教些简单的手工技术。"

"第二,设立专门的合作社。让农民把产品集中起来销售,这样更容易打开市场。"

"第三,建立信用体系。农业银行除了放贷,还要帮助农民管理资金,做好记账。"

正说着,东瀛又传来消息。朱允熥报告说,他们那边的农民发展副业很有特色。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拿手活,有的村子擅长酿酒,有的村子善于制陶,形成了特色产业。

"这个好!"朱雄英眼前一亮,"我们也可以这样搞。让每个地方都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这样既能避免恶性竞争,又能让产品有特色。"

就在这时,南京农学堂送来一个好消息。他们培训的农民已经开始自己改良农具了。有人根据当地的情况,对海外农具进行了改装,效果很好。

"这才是真本事!"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农具要适合本地情况才好用。让工部派人去看看,好的改良经验要推广出去。"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各地发展副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纠纷。有的是因为技术专利问题,有的是因为市场竞争,还有的是因为资金纠纷。

"这说明副业发展起来了。"朱雄英说,"不过确实需要立些规矩。来人,去把主事官员找来,好好商议一下。"

很快,一套规章制度就制定出来了。包括技术专利保护、市场秩序维护、资金纠纷处理等各个方面。

"不错。"朱元璋看完点头,"这才像个样子。农村发展不能光靠一腔热情,还得有制度保障。"

正说着,黄珀又带来一个发现。很多农村妇女在农闲时候,开始学习手工艺。有的学织布,有的学刺绣,有的学制茶。

"这是个机会。"朱雄英说,"可以专门扶持这些家庭手工业。让农村妇女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传来。有商人报告说,他们在海外看到了一种新的组织方式:几个手工作坊联合起来,统一采购原料,统一销售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