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千里共谋划

神洲异事录 若风95 2013 字 2个月前

【大乾康元七十一年、八月初十、午时、长安城、兴宁坊、新魏王府、墨云阁】

李缜自大明宫面圣归来之后,在“留香居”内匆匆用过了午膳,便一个人来到荃湖中央的墨云阁上,独自静坐,沉思默想……

这座新的魏王府邸原本是他大哥楚王李祉所有,楚王被囚之后,天子便将这楚王府原封不动尽皆赏给了魏王。

李缜对楚王府前堂后院中各个亭台楼阁之名,大多心中不喜,依照他原先的设想,楚王府内所有旧称须当尽皆更换,然他忙碌至今,竟然连一个名称都没来得及更改,此刻他静坐的这所阁楼,楼门上所悬挂的牌匾,依然还是楚王之时的旧称“墨云阁”。

这墨云阁楼高两层,占地虽不大,然贵在建造于荃湖之中心,周边尽是湖水,除了一座浮桥可通后园,几乎无人可进得此楼。

昔年楚王每逢难以决断之事,往往会一个人来墨云阁中静坐。他若与属下暗里密谋,也大多聚于这墨云阁中,屏退一众下人,连这浮桥另一端也有专人把守。楚王为何会如此喜爱这墨云阁?一来,坐在阁楼之顶,可便览荃湖之景,二来,在阁楼上不管如何大声说话,四下里也无人能偷听。

如今,李缜得了这座庞大的府邸之后,最喜静坐之地,竟也是这所荃湖之中的墨云阁。

此刻,李缜一个人静坐窗前品着茶,眼中所见虽尽是荃湖秋景,心中所想却都是刚才在大明宫中与父皇奏对时的场景……

一个时辰之前,他跟着高良士走进皇帝的寝宫偏殿,君臣父子相见,皇帝赐魏王座,俩人并未有过多的寒暄之语,李重盛直切主题,向着李缜问道:

“缜儿呀!你方才在大殿之上,因何如此护着李君羡?”

李缜未加思索,当即回道:

“禀父皇,儿臣口中所言,虽是为李君羡而争,然心中所想,却是为父皇而辩!”

“为朕而辩?朕有何事要你来争辩?”

“回父皇,李君羡身为太宗爷之后,乃高宗之弟英王之七世孙,依辈分而论,恰与父皇位处同辈,照常理而言,儿臣见了他还当以叔辈相论。他非但是儿臣之叔辈,且文武双全,武功谋略更是冠绝群臣,乃我军中不世出的良将。我大乾上自朝堂下至民间有哪一个不知,昔年正是这位李将军,匹马长枪,身入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长枪之所向,无不披靡!我大乾有李将军在,萧军不敢越边境一步!如此良将,却因废太子一案,无故受牵连,险些命丧法场。无论朝臣还是百姓,每每闻之,亦不免扼腕叹息。仰赖父皇圣明烛照明察秋毫,既免了他死罪,又尽复他官职爵名,今日早朝之上,又对他当殿所奏请无不恩准。父皇对李君羡有如此隆恩,君羡岂能不感恩戴德?满朝文武闻之,岂能不为天子圣明感化?此举若传之于天下黎庶之口,岂非成天下人之美谈?!”

“原来如此啊!”李重盛默然片刻,觉得也言之有理,于是点了点头,转而又问道:

“放开此事先不谈,朕就算不追究李君羡‘狂悖违礼’之罪,但你怎可让朕诰封明月一个‘二品公主’?”

李缜笑了笑,“父皇,区区一个‘二品如意公主’的名头,且还是死后追赠,却能成就父皇一段佳话,何不乐而为之?父皇天威赫赫,造七十余年康元盛世,万邦宾服、四海景从,普天之下皆知父皇乃千古不遇之明君,四海八方皆知我大乾乃开放包容之乐土。明月不过区区一个青楼女子,父皇却能一反常理追封其为公主。那些小国之君,岂能有父皇如大海之心胸?此一段佳话若传之于民间,天下人岂不共仰之?”

李重盛听罢,亦只得笑了笑,但他随即又问道:

“追封明月一个‘二品如意公主’也就罢了,但此女毕竟青楼出身,你怎可又让朕敕封她为‘渭水之神’?想我等凡人,欲升天而成神,何其难矣!天地诸多神只者,自有其道。想那明月,于长安百姓而言,无纤芥之名,于渭水河而言,无微末之功,更遑论她出身贱籍,如何得封一个‘渭水河神’?”

李缜被问得一时无言以对,然他想了一想,当即坦然回道:

“父皇,渭水河自西而东贯穿整个长安,去岁大旱,渭河之水几近干涸,故而未闻水灾。然儿臣听闻,往年三五月间,桃花汛时,渭河之水上涨,每每泛滥成灾,周边大片良田,受淹者无数,百姓苦不堪言呐!儿臣以为,明月既投渭河而死,不如就因势利导,敕封其为渭水河神,为长安百姓镇守渭河,说不定,那渭河之水从此之后就波澜不起了呢!”

李重盛听得不以为然,正待再言,忽见李缜起身离座,朝自己拱手言道:

“父皇,儿臣险些忘了,在千里之外的江南,还有一件大喜事要禀报父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