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吴斌在和他们混了这么就之后,对于《science》投稿流程也算比较清楚。
首先,他这篇论文肯定已经过了《science》编辑这第一关,因为如果《science》编辑都觉得你写的是一坨翔或者没新意,很无聊,那就是直接秒拒,并且这个拒绝基本都在24小时内,在期刊界可谓是秒拒。
只要坚持过一天,那就说明你的论文进入了第二关,editorialboard,俗称编委会,就是让一些比较资深的审稿人以及业内同行看看你这文品质如何,这个过程大概是两周。
接着当你的稿件转换成underevaluation(评估中)
这个时候一般的本科生就已经能去吹牛了,能在本科闯入这个阶段,可谓已经相当能打。
在吴斌投出稿件第四周的时候,正看着文献的他突然收到了一封邮件,打开一看,赫然是《science》的reviewer(审稿人)发来的!
‘终于到这个传说中最麻烦的阶段了吗。’
这个阶段是和审稿人之间的一场拉锯战,一般来说,审稿人会发一些反驳或者疑问给你,如果只是几条的话,那一般是要你解释或者修改一下的意思,但如果是十几条砸在你脸上,那就不用改了,直接另投吧。
据冯金辉说,有不少人从《science》拒绝到《pnas》,再到一些在科研界算是二流的杂志,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能给你从《science》拒绝到一些4,5分的小杂志。
不过吴斌在他审稿人的邮件里,倒是没看出什么刁难他的味道,都是一些角度很正的提问,于是吴斌酝酿了一下回答,开始撰写回复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