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典故
黑白二龙
龙山出现白龙、黑龙各一条,慕容皝亲自率领群僚去观赏,在距离龙二百余步的地方,用太牢祭祀。二龙龙首相交,嬉戏飞翔,脱角而去。慕容皝十分高兴,返回宫内,赦免境内囚犯,把新宫命名为和龙宫,在山上建起龙翔佛寺。34
边境狩猎
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在西部边境狩猎,将要渡河时,见到一位老者,身着红衣,骑着白马,举手向慕容皝挥动说:“这里不是打猎的场所,王还是回去吧。”慕容皝对这件事密而不宣,于是渡河,连日猎获极多。后来见到一只白兔,驰马射箭,马倒人伤,慕容皝才说出见到老者一事。于是乘辇车回宫,不久慕容皝便去世了。
慕容廆(269年~333年),字弈洛瑰,鲜卑名若洛廆,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政权奠基者。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父。2
慕容廆身材魁伟,容貌俊美,颇有才干。太康四年(283年),叔父慕容耐篡夺部族首领之位,慕容廆逃亡避祸,后慕容耐被杀,慕容廆被部众迎回,正式继承首领之位,率军屠杀辽西百姓,终被晋武帝司马炎遣将击败,此后年年劫掠昌黎百姓,后被西晋东夷校尉何龛击败,遂率领部众臣服于晋朝。永嘉元年(307年),慕容廆迁都大棘城,自称大单于,修明政事,发展农耕,发展教育,提拔人才,士大夫和民众纷纷归附,镇抚扶余、宇文鲜卑、段部鲜卑、高句丽。太兴四年(321年),慕容廆被晋元帝司马睿遥拜为散骑常侍、车骑将军、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平州牧,封爵辽东郡公。太宁三年(325年),晋成帝司马衍即位,加封慕容廆为侍中、特进。27
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薨逝,享年六十五岁,东晋朝廷追赠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襄公。永和八年(352年),其孙慕容儁称帝,追封慕容廆为皇帝,谥号武宣皇帝,庙号高祖。
人物生平
继承父位
慕容氏是鲜卑族的一支,慕容廆的曾祖父莫护跋,三国曹魏初年率诸部由鲜卑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入居辽西地区。
景初二年(238年),莫护跋协助太尉司马懿征讨辽东太守公孙渊有功,受封率义王,建国于棘城之北。慕容姓氏的由来有二说,一说是莫护跋好戴步摇冠,步摇的音讹为慕容;一说是莫护跋仰慕天地二仪之德,继承日月星三光之容,便以慕容为氏。二说无论孰是,均是鲜卑族趋向汉化的反映。慕容廆的祖父慕容木延,是左贤王。父亲慕容涉归,西晋时因保全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之功,封为鲜卑单于,由棘城迁至汉族聚居的辽东北部,于是更加速了部落汉化的进程。4
慕容廆年少时身材魁伟,容貌非常俊美,身高八尺,雄伟出众有器度。安北将军张华素有识别人才的能力,慕容廆少年时前往拜见张华,张华叹为奇才,对他说:“你成人之后,必定成为治世之才和匡救时难的人。”接着,把簪帻赠送给慕容廆,结为挚友而道别。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慕容涉归去世,他的弟弟慕容耐篡夺政权,企图杀害慕容廆,导致慕容廆出逃避祸。
太康六年(285年),慕容部的部众杀了慕容耐,迎立慕容廆为单于。
叛晋侵边
当初,慕容涉归与宇文鲜卑有仇,慕容廆想报先君的怨仇。慕容廆即位后,上表请求讨伐宇文鲜卑。晋武帝没有答应。慕容廆十分愤怒,率军侵犯辽西郡(治今河北省卢龙县),杀戮和劫掠甚多。晋武帝司马炎调遣幽州诸军讨伐慕容廆,双方在肥如(今河北省迁安市)交战,西晋军队打败慕容廆。此后,慕容廆劫掠昌黎郡,年年都不间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康六年(285年),慕容廆率领士众向东讨伐扶余(今吉林省双城县),导致扶余王依虑兵败自杀,其子依罗逃往沃沮(今朝鲜咸兴市)。慕容廆荡平扶余,驱赶万人而回。
太康七年(286年)五月,慕容廆再次进攻辽东。依罗向晋东夷校尉何龛求援,并欲趁机率领余部兴复扶余国。何龛命督护贾沈率军护送依罗回归扶余。慕容廆派部将孙丁率骑兵于途中截击。贾沈率军奋力迎战,大破鲜卑骑兵,杀死孙丁,帮助依罗光复扶余国。
修边发展
慕容廆与众人商议说:“自我们祖先以来,世代侍奉中原之国,华夏之族与边裔民族风俗礼仪各不相同,强弱有别,我们怎能与晋朝竞争呢?为什么不能向他们讲和,反而伤害我们的百姓呢!”
太康十年(289年),派遣使者向晋朝投降。晋武帝很赞赏,授慕容廆为鲜卑都督。慕容廆到东夷府去表达敬意,身穿束巾衣在门口,行士大夫之礼。何龛列兵引见,慕容廆改服戎衣而入。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慕容廆答:“主人不以礼相见,宾客还能做什么呢!”何龛听说后,自觉惭愧,更加敬畏他。当时段部鲜卑看见慕容廆的威德日见增广,担心有被吞并的危险,采取以攻为守的方式,经常侵扰慕容部。慕容廆采取忍让政策,用谦卑的言辞、丰厚的礼物来安抚他们7
,段部鲜卑酋长段阶将女儿下嫁慕容廆。
考虑到辽东郡过于僻远,慕容廆遂率部迁往辽西郡徒河县(今辽宁省锦州市)境的青山(今辽宁省义县)。元康四年(294年),慕容廆迁居“颛项之墟”的大棘城(今辽宁省义县)。教导百姓从事农桑生产,法制与晋朝相同。慕容部开启定居的农业生活,逐渐接受汉文化,有力推进了鲜卑慕容氏的封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