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风声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4873 字 3个月前

攻下了高都城,魏延一直紧绷着的心情,终于放松下来:

“有了高都城,上党之地,可谓无忧矣!”

站在最高处,望向南边,他甚至还有心情笑着对身后的一众人说道:

“贼人的援军到了天井关,却在最后一刻错失良机,不知那贼将,此时会是个什么心情?”

王含等人,皆是跟着干巴巴笑出声来。

左骠骑将军好不容易讲个笑话,不笑岂不是太不给面子?

虽然这个笑话有点不太好笑。

毕竟这些天里,为了攻下高都城,将士的伤亡有些过大了。

大伙的心情,都有些沉重。

大概是看出了众将的心理,魏延难得地放下脾气,多解释了几句:

“吾前番对高都城围而不攻,除了是想让工程营把高都城外围破坏殆尽,方便后面攻城。”

“其实也是为了尽可能地吸引天井关的贼兵前来救援。”

“吾所欲者,乃是待天井关的贼军尽至高都城,便驱军一鼓破城。”

“到时天井关少有守兵,吾等挟大胜余威,自可破关而入。”

说着,魏延伸出手,对着南边用力一握,似乎是要把天井关掌握在手中:

“到了那时,大汉将士,便可在太行陉进退自如,河内贼人,却是一日不可安宁。”

得到了高都城,只能算是堵上了上党郡南边的缺口。

但想要进军河内,则须得掌握天井关。

因为天井关是太行陉上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险要的关口。

“可惜啊……”

这一声可惜,有些叹息,也有些怨怒。

虽然可惜什么,魏延没有明说出来。

但在场的人,听到这里,心里基本都有些明白。

魏昌张了张嘴,想要劝慰自家大人,但一想到前日被踹得差点背过气去,他又闭上了嘴。

算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去触大人的霉头了。

魏昌不说话,其他人就更不会说话。

反正高都城已下,左骠骑将军就是说一些稍微过份的话,也无伤大雅。

毕竟听说当年左骠骑将军还在背后议论过丞相呢。

而且有一说一,方才左骠骑将军所说的,凭心而论,确实也算得上是一个良策。

如果左骠骑将军当真计划了这么久,却在最后关头被抽调兵力,导致功亏一篑,心有不满,也是可以理解。

当然,左骠骑将军与中都护不和,没有事先与中都护沟通好,造成的这个失误,可能也是天意吧。

魏延看到众人都在沉默,无人反驳。

当下不由地暗自冷笑,更是坚定了自己的计划之所以受阻,正是因为憸人施了奸计所致的心理。

至于这个计划,他是一早就有准备,还是在听了郭循的劝说之后才有,重要吗?

反正他只要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左骠骑将军本来可以取得更大的胜利就行了。

正如当年他在先帝面前拍着胸口所说的那样: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还比如在丞相面前建议:

领一偏师,袭击长安,必能令贼人弃城而逃,然后就可以直接下潼关而拒敌,到时候丞相带着大军过来接管长安就行。

现在喷一喷冯某人,害得自己不能趁机攻下天井关,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反正先把话放出去再说。

当然,没有人说话,并不代表着就所有人都同意魏延的说法。

比如王含,倒是有心想要为中都护辩解几句。

毕竟这等阵前之事,没有提前沟通,中都护怎么可能猜得到左骠骑将军的想法?

只是他想了想,左骠骑将军很明显是想要借此事与中都护别苗头。

事关军中两位大老的斗法,他人轻言微,真要敢冒然进场,怕不是要横死当场?

不过在退下来以后,王含还是私下里还是忍不住地对文实说道: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况阵前之事,即便有预,亦常有废。”

“前左骠骑将军不与中都护预观后事,今却用后事苛责中都护,此有些过矣。”

文实年长,想法要成熟一些,故而比王含看得开:

“中都护不过而立,而左骠骑将军已经近耳顺之年,朝廷将来不靠中都护,难道要靠左骠骑将军么?”

“故而就算是中都护因此事而受责,想来亦不会伤到筋骨,何须在意?”

“与其纠结左骠骑将军与中都护之事,不如好好想想工程营下来怎么办才是。”

王含想想也是。

“前番我以为天井关已出现贼人之援兵,若是左骠骑将军再攻不下高都城,怕是要破釜沉舟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