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间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通行,有的地方仅容得下一车一马。
正如元朝诗人张养浩诗句中所云: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潼关的关城位于黄河南岸一处隆起的塬上,称麟趾塬。
塬是黄土地质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台状地貌,周边成沟壑,边缘陡峭,沟壁如刀削,顶上平坦。
麟趾塬与黄河相接处,便是陡峭的河岸,无路可通。
想要继续东行,就得从塬上翻越过去。
“陛下,这就是渭水,潼水和黄河的交汇处吗,太壮观了!”
墨言这是成年后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上见什么都觉得新奇。
尤其是一些书籍里的内容真实地呈现在眼前时,更是兴奋不已。
宇文衍勒马立于“渭水、潼水入黄”的岸边。
看着汹涌激荡,滔滔奔流的黄河水,心中也是豪情万丈。
“正是!”
“看到没,河对岸就是风陵渡口,过了河便是河东地区了。”
“远处的高山即中条山,其北面就是河东盐池的所在地。”
河东地区原本是与关中平原一体的,只不过被黄河从北向南生生给分开了。
人们还是下意识地把河东地区归于关中的范围。
不过。
撤州设道后,宇文衍把河东地区划归山西道辖属。
其中一大考量是把河东裴、柳、薛三姓排除在京畿道以外。
从地理上分化、降低三大家族在关中的影响力。
算是削弱关陇贵族的一个小手段。
且不论有没有用,有些事情他一定得逐步付诸行动去做。
“陛下,上塬吧,到关城用午膳。”
韦孝宽笑吟吟地看着小皇帝指点江山,不由想起了随高祖征战北齐时金戈铁马的岁月。
那时的武帝也是挥斥方遒,胸怀天下,豪气冲天。
“走!”
沿着麟趾塬西面的一道山沟向南行进。
这道沟壑是由秦岭山脉的雨水自南向北冲刷而成,后段与潼水河谷合二为一。
谷中灌木丛藤,茂密如织,设有数处关卡,是潼关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山谷与潼水汇合处,有一道平缓的土坡通往塬上关城。
从此处往南这段沟谷,人们称之为金沟。
到了唐朝。
平日禁止人员往来,设立关卡以榷征税,故而又称禁沟、禁谷。
夹在金沟与潼水之间的土塬上,修建了十二座烽火台,每隔三里一座,一直延伸到秦岭腹地。
被人们称为十二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