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燕国有变

战国帝业 君子于役 2317 字 2个月前

李牧率军出发后不久,地方就有官吏来报,有大批北地流民涌入赵国内地。

匈奴人犯边,胆大的自然会跟随官府保家卫国,但那些胆小的就会携妻带子的往更安全的南方逃亡。

对此,各地的官吏都已经是见怪不怪。

只是,赵国这两年严格执行通传制度,其他地方的百姓想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路引是会被当做间谍抓起来的。

因此这些流民在内地的活动,并不方便。

各地的官吏,也不想接纳这些流民。

原因很简单,这些流民都是从北境逃亡过来的,赵国北地五郡出了名的民风彪悍,那里的百姓与胡人通婚,骨子里面都勇猛好斗,很难管教。

地方官吏担忧收了这些人,会让自己的辖区治安变得混乱,以影响自己年末的考核成绩,耽误了自己的仕途。

赵国现在也是有考核制度的,各级官吏在年终都会进行一次评选,对于那些产粮最高、治安最出色的城池,地方官可以得到嘉奖,嘉奖三次,就能进入中央任职。

这极大的刺激了地方官的积极性,各地官吏都很重视自己辖区的生产和治安。

这种情况下,自然没人愿意多事去接收这些难民。

田秀见地方官都不愿意接纳这些人,只能将他们吸收进了自己的封地。

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田秀的封地中山,已经有了将近70万百姓,差不多算一个中等诸侯国。

而他的封地,目前正在县令孙礼的主持下大修水渠,因为田秀封地可供开垦的农田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只差水渠灌溉。这些难民到达他的封地,正好可以去帮忙修水渠。

孙礼执行的是以工计酬的方式,这些难民帮忙修水渠,既能赚到养活他们的口粮,还能攒下些钱购买来年的粮种。

田秀的封地执行招募流民政策,所有拖家带口来的流民,都能够得到十亩地,且免税二年,这也是田秀能在短短十年内聚集将近70万百姓的原因。

孙礼做了一下统计,这次流亡过来的流民,总数有八万七千零一百二十三人,其中的青壮年就达到了三万四千五百五十人,如果加上那些年轻的妇人,劳动力能达到差不多五万。

这个结果可以说大大出乎了田秀的预料。

按理说,那些流亡到内地的流民应该都是些老弱妇孺,壮丁应该不多。

现在他的封地涌入了如此多的青壮,岂不是说明赵国的北地已经没有青壮年了吗?

这可不是好兆头,赵国北地诸郡是守护赵国整体安全的门户,如果大量的青壮年流亡内地,那么久而久之,北地将变得十分空虚。

不过经过统计之后才发现,这八万多人当中有一多半都不是从代郡流亡过来的,他们甚至都不是赵国人,这些大部分都是从燕国逃亡的代郡的。

原来是燕国也连年遭灾,这些百姓衣食无着,燕国官府又不进行赈济,这些老百姓为了活命,只好从燕国逃到赵国。

田秀听了,有些哭笑不得。看来燕国如果还不进行变法,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不过这批人既然是自愿流亡到赵国的,那也没有把他们送回燕国的道理。而且这批流亡过来的五万人,有一多半都是青壮年,其中年轻的女子就占了一万多,另外还有好几千幼儿。因此这一批人基本都是孤儿寡母。

因为当初田秀封地中的百姓,大都是从各地吸纳的流民,其中有不少都是光棍,这也让他的封地,始终处于男女失衡的比例,这些妇人来了,正好能缓解一下男女失衡的问题。

于是田秀下了命令,这批流民里面,没有成婚的,可以自由选择嫁给中山国内那些单身的男子,而一旦嫁给田秀封地内的单身男子就可以立刻获得赵国户籍。

至于其他那些没嫁人的女子,还有那些逃过来的燕国流民,则要观察一年,一年之内表现良好没有什么犯罪情况,才能给予赵国户籍。

田秀又不是孟尝君那种荤素不忌的,孟尝君当薛君的时候,他的封地内就是来者不拒,不管是流民还是游侠盗匪,只要去投奔薛地的,孟尝君通通来者不拒。

结果就是短短十几年时间,薛地盗匪横行,田文将薛地搞得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

田秀吸取了自己这个先辈的教训,自然会着重审核那些来投奔他的流民。

因为田秀下达的那道成亲就能立刻得到赵国户籍的命令,中山国内在随后几个月时间里,吹吹打打喜庆之声不断,几乎每月都有人在成亲。而田秀也做出了决定,给这些新组建的家庭发放五百钱作为贺礼。因此那些成亲的光棍,还有那些从燕国来的妇女都对田秀感恩戴德。

这时,孙礼也更新了中山国的最新人口,总共有十三万三千八百二十一户,共计百姓七十五万八千六百二十人。其中十六岁到四十岁的青壮年男子大约有二十三万人。

如果按这个比例,在保证中山境内最基本的社会生产条件下,最多可以征集到十至十五万的军队。不过这是在境内,对后勤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作战,如果是长时间的离开本土作战,那么可以征集的军队,就要打一个对折,最多只能征召五至七万大军。

小主,

但就算是这样也很不错了,毕竟中山才有多大?而且预计几年之内,田秀也不会发动什么大的战争,因此也用不着这些人离开家乡出去打仗。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底,马上就要步入正月,过了正月之后,就要开始进行春耕。每年的春耕,往往都是最辛苦的,所有人都要忙着到地里面翻地、播种、施肥,还要防备野兽的侵扰。

为了能让百姓安心生产,中山境内,基本每个村庄,都成立了护卫队,这些人既是为了督促百姓生产,也是为了防止遭到野兽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