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3章 南察风波(十五)对垒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307 字 8天前

这山谷挺大,图们在此放了大概有一万四千人马,依旧显得很是空旷,完全可以当做一处野战战场来使。

曹簠虽然自长安堡一败之后显得过于谨慎,但毕竟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将,老远看了一眼便觉得这地形有点绝。

绝在哪里?绝在战场虽然够大,但一旦分了胜负,输的一方连跑都不好跑。别说明军如果败了肯定不好跑,就算是蒙古人败了都不好跑。

蒙古人的优势是全军都是骑兵,跑起来速度快,但这山谷虽大,周围毕竟都还是山,山上都是树林——别看这地方名叫光秃子山,但山上并不“光”。之所以有个“光秃子”的名号,只是因为山顶是一片石林,而这次的战场所在也不是那个主峰附近。所以蒙古人如果打败了,想跑也会被树林阻拦,到时候如果明军追得猛,蒙古人能跑掉多少也不好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军这边两万人,纯步兵(包括炮兵)占了一万三千左右,剩余还有两千左右属于“骑马步兵”,真正的骑兵也就五千上下,基本都是家丁。

家丁骑兵的战斗力不比蒙古骑兵差,甚至因为武器和装备更加占优势,战斗力比蒙古骑兵还要高不少,但他们人数有限,大抵要么用来破阵,要么用来追击,一般不会参与长时间的阵地作战。

步炮兵正面作战理论上可以占优,但现在下雨了。虽然这批明军都是装备的京华火器,都有防水装置,但毕竟年代摆在这里,实际上无论火枪兵还是炮兵,在雨天作战时的威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万一要是打败了,那乐子可就大了。步炮兵都是出了名的跑不快,尤其这支军队装备还特别精良,导致身上的负重也高,更加不便于逃跑。

因此,如果真的吃了败仗,他们唯一可以考虑的逃法就是跑进叶赫东城城中。舍此之外,跑哪都没用,只要得胜的蒙古人愿意追,肯定都能追杀成功。

站在山上俯瞰山谷的曹簠陷入思索,旁边的高逸民见了,微微一笑,道:“大帅是在担忧雨势对我军造成影响?”

曹簠面色沉肃,点了点头,道:“这场雨来得有些不是时候啊,咱们的大炮还能打么?”

高逸民一听就知道,曹簠这位老将对“步炮协同”的了解有些不足,甚至对于此前刺刀阵“以步制骑”的作战精髓可能了解得也不是很透彻。他的作战思路大概还是停留在大炮开路,然后家丁精骑冲阵破敌之上。

当然,这套老打法也不能说已经过时了,事实上这套打法在辽东依然行得通,只不过效率上面波动比较大,过于依靠敌方对我方火炮的畏惧以及家丁精骑的凶狠冲杀。另外,在交换比上也不是很划算——这套打法未见得会损失很大,之所以说交换比不太划算,是因为一旦损失,基本都是损失精锐家丁。

精锐家丁作为核心部队,损失一旦大了,那就是典型的“伤筋动骨”,和损失卫所兵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这就好比原历史上李家辽东骑兵本来纵横辽东无敌手,但在朝鲜战场损失过大之后,直接导致后期再也压制不住努尔哈赤的崛起。当时辽东的卫所兵部分并没有多少变化,仅仅是李家家丁的损失就形成了力量颠倒,可见精锐家丁之重要。

曹簠的作战思路如此,高逸民无法靠一张嘴就改变。在他看来,曹簠主要是没有亲自经历辽南之战,所以脑子里还转不过弯来,只能想法子让他看一看新战法的威力,他才会自然而然地转变思想。

既要用新战法,又不能让曹簠心中怀疑或者抵触,那么能想的主意就不多了。高逸民脑筋急转,笑道:“火炮问题总戎不必担心,京华的火炮都有防水检测,虽然倾盆大雨之下是肯定没法用的,但这样的小雨还是不在话下。”

曹簠听了,略略松了口气。在他看来,只要大炮能响,一顿火炮轰过去,然后自己亲帅精骑一冲,蒙古人因为人口太少,甲胄也不齐,从来都不肯和精锐家丁骑兵对砍,势必要撤。

只要他们撤了,到时候自家大军是进叶赫东城避雨等待来日再战,还是乘胜追击一次了结战斗,那就都可以考虑了,总之是足以奠定胜局。

不过,高逸民却笑道:“恭喜大帅,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就在眼前,一洗长安堡晦气的时候终于到了!”

曹簠一怔,有些诧异道:“取胜本帅也有信心,但大胜……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