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晚一些,大概就在华夏这边大多数人进入梦乡后,米东部时间28日中午12点。
米国全国广播公司(MBC),位于扭腰客总部的某间演播厅里。
一场全米历史悠久的新闻与政、、、治访谈节目,正在直播。
“欢迎大家收看《Meet the Press》的特别午间放送版,我是你们的主持人格雷戈里。
“我知道大家都在关注10个小时后、蓝星那一头的那场发布会,所以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重量级嘉宾,来一起分析与预测下这个‘蔚蓝科技’,以及其背后的企业主‘邱睿博士’,到底是不是在虚张声势。
“下面请大家掌声欢迎,来自MIT固态电池领域专家、国家能源战略实验室核心成员——萨普洛教授,以及来自总统办公室、亚钛方面总顾问的亚当斯先生。”
随着一阵淅淅沥沥的掌声,画面从主持人特写,切换了成整个演播厅。
该说不说,作为一档首播自1947年的经典栏目,《Meet the Press》还是很会抓社会热点的,经常邀请官员、政----治家,评论员等重量级嘉宾,就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讨论。
虽然该节目的特色在于讨论重大新闻、政----治议题、政策解读等方面,一般并不涉及科技前沿。
但是,当某项科技领域的重大进展,对国策、国际形势产生重大影响时,该节目偶尔也是会将其纳入讨论范畴的。
简单的暖场过后,主持人格雷戈里切入正题。
“从当地时间5月4日,华国公开了自己的固态电池工厂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不知道我们的专家对那种‘Type-520’的固态电池,了解到了什么程度,是否真的有他们自称的那么神奇?”
萨普洛教授接过话茬,“我们已经通过特殊渠道,获得了520型电池的样品,根据专业仪器的检测,的确能达到他们声称的能量密度,但我始终怀疑,结构如此精密的电池,是否真的能做到量产。”
听到这位一上来就直接炮轰,格雷戈里眼前一亮,故作吃惊相。
“哦?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怀疑?”
“很简单。”萨普洛掏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构造图,指着上面的结构讲解道:
“这个就是Type-520的简易内部构造示意图,大家可以看到,在电池的外围,甚至是两极与电解质之间,都有一层薄薄的‘壁垒’存在。
“通过专业设备的解析,我们发现,这是一种由碳纳米管精细编织成的薄膜,强度与韧性都非常高。如此精细的编织技术,虽然我们勉强也能做得到,但前提必须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距离工业化还很远。
“另外此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华国在这方面比我们的积累要深厚,所以我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些样品,与真正的量产品间,存在巨大的质量差距,成品率恐怕也高不到哪里去,成本堪忧。”
格雷戈里闻言,脸上的笑容更盛。
老米为什么要搞这么一场直播?
当然是为了抹黑和扣帽子!
其实520型固态电池的表现究竟如何,他们的高层心知肚明。
别的不说,反正参与了检测的专家团队,一个个都是冷汗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