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儒家第一喷!

隆重的开幕仪式正式结束,三件礼物也送了出去,诸子百家之心也是收拢了大半。

紧接着,万众瞩目的焦点转移至那最为核心、最为绚烂的环节——百家辩论。这不仅是智慧的交锋,更是学派荣耀与未来的较量,胜败在此一举,谁将傲视群雄,谁又将黯然退场,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此战事关学派的兴衰,所以看台上的十大学派的众人,全都在互相的打量着彼此。

此役,关乎学派之兴衰荣辱,看台上的十大学派弟子,个个目光如炬,彼此间暗自审视,心中筹谋。

他们深知,在这场智慧与策略的盛宴中,单凭一己之力难以问鼎巅峰,唯有巧妙布局,结盟盟友,共御外敌,方能在这场合纵连横的棋局中杀出重围,最终摘取百家争鸣的桂冠,以胜利者的无上荣耀,昂首步入许昌学院的殿堂。

空气里弥漫着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息,每一双眼睛都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

届时,招生之际,这将成为他们手中的一张王牌,不仅能够吸引眼球,还可巧妙地对那些竞争激烈的学派施以无形压力。

譬如儒家与法家,虽同源而出,却如同冰炭不投,彼此间的敌意如同烈火烹油,难以平息。

再看兵家与墨家,一旦狭路相逢,那便是一场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较量,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在这纷繁复杂的局势中,唯有医家与农家似乎超然物外,医家专注于治病救人,心怀慈悲;农家则深耕细作,安享田园之乐。

这两大学派,如同乱世中的一股清流,成为了各方势力竞相争取的香饽饽,却也因它们的淡泊名利,所以能保持难得的可贵。

于是,这两大学派便成了群雄竞相争取的头号盟友,其地位举足轻重。

这时,法家率先打破了沉默,其门主挺身而出。他剑眉斜飞,虎目含威,眼神中透出一股不屈不挠的坚韧。

“诸位!”他的声音浑厚有力,回荡在空旷的殿堂之中,“在下乃是申不害的二十六代传人——申空!”

“天下大势,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穷途末路之时,唯有变革方能求生,变革方能通达。遥想战国纷争,七雄鼎立,魏国因变法而富庶,率先称王于诸侯;秦国因变法而强盛,最终一统六合,横扫八荒。”

“如今,天下再度陷入混沌,诸侯割据,群雄并起,正是我们‘摒弃腐朽儒术,振兴法治之道’的绝佳时机。恢复耕战之制,方能强国富民。刘将军若以法家之策治理天下,必然能早日一统天下!”

法家学术的厉害,天下人人皆知。

在那烽火连天的战国初期,秦国偏安一隅,蜷缩于西部荒蛮之地,群山环绕,贫瘠荒凉,文化之光尚未照耀这片古老的土地。战国七雄之中,它以孱弱之姿,位列末席,仿佛是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倾覆于历史的洪流。

昔日之秦,屡遭邻邦欺凌,国土日削,尊严尽失,几乎走到了国破家亡的绝境边缘,仿佛被命运的巨掌紧紧扼住了咽喉。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刻,一位法家巨擘的出现,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为秦国带来了一线生机。他,便是商鞅,一个以法治为剑,誓要改写秦国命运的传奇人物。

公元前356年,商鞅踏上了秦国的土地,带着一腔热血与满腹经纶,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改革之路。他以“立木为信”,彰显法治之威,言出必行,行必果;他执法如山,不畏权贵,严惩奸佞,使得秦国政风为之一清。商鞅更是大刀阔斧,废除旧制,推行一系列变法,鼓励农耕,强化军备,使得秦国在短时间内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仅仅十年光景,秦国便如同脱胎换骨,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边陲小国,一跃成为令诸侯侧目的强国。

在商鞅的加持之下,秦国吊打三晋,吞并巴蜀,就连南方霸主-楚国,也成了手下败将!

岁月悠悠,转瞬之间,一位名震千古的君主——秦王嬴政,横空出世。在法家巨擘、智谋深远的丞相李斯倾力辅佐之下,他承继了秦国七代先君的赫赫基业,犹如狂风扫落叶般,席卷关东六国,一统天下,构筑起一个疆域辽阔无垠,人口繁盛至两千余万的庞大帝国——大秦。这等大业,无疑将法家的威力与智慧,彰显得淋漓尽致。

“简直一派胡言!法家之道,岂容尔等如此诋毁!”

孔融愤然反驳:

“那所谓的法家之术,实则冷酷无情,一味崇尚武力,穷兵黩武,致使战火连年,苍生涂炭。百姓心中怨声载道,这才有了秦二世而亡的悲惨结局。”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其精髓在于仁爱之心,以礼为基石,以孝治天下。它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万民的心田,教导世人遵循君臣父子之道,使人伦有序,社会和谐!”

儒与法,两派相争,犹如烈火烹油,一触即发。法家初露锋芒,孔融便毫不迟疑地挥剑反击,言辞之锋锐,犹如寒光一闪,直击要害,直言“依法治国”之下,国祚难以绵长,隐忧重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诚然,法家之策,犹如猛药去疴,令秦国枯木逢春,由衰转盛,铁骑踏遍关东六国,所向披靡。然而,这辉煌背后,却是连年征伐的疲惫,与大兴土木之下国力的悄然流逝,犹如强弩之末,难以持久。

“始皇崩殂,未及四载,秦之基业便如沙堡遇潮,轰然崩塌,令人叹惋。”

“汉高祖崛起于乱世,深谙秦亡之鉴,故而弃法家之严苛,转而寻求治国新道,大汉之基,由此奠定。”

“随后,国家全力推崇儒学,树立起“三纲五常”的伦理基石,以礼教之光普照四海,这才铸就了长达四百年的王朝辉煌!”

孔融轻轻喘息,端起茶杯,浅酌一口温热的茶水,润了润嗓子,接着缓缓道来:

“谈及大周王朝,其国祚之悠长,绵延八百多载春秋,实乃宗法制之精妙与分封制之智慧共同铸就的奇迹。天子稳居京师,行圣明之治,而诸侯则如众星拱月,分守四方,保卫边疆安宁。一旦某地有难,诸侯便如八面来风,迅速驰援,共克时艰,天下因此而呈现出一片大治的景象!”

“汉高祖开国之初,亦曾效仿古制,分封宗室子弟为王,让他们各自镇守一方。”

孔融声若洪钟,言辞凿凿,犹如春风化雨,字字珠玑,道出了分封之制的无上妙处:

“诸侯们手握雄兵,于外可抵御蛮夷之侵扰,于内则能清除奸佞之徒,使得那些心怀不轨的乱臣贼子,再也不敢有丝毫觊觎神器之念。此等功绩,皆得益于分封之制的精妙布局!”

他目光如炬,环视四周,语气愈发激昂:

“而今这天下,犹如沸水之锅,九州大地动荡不安,百姓们更是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追溯古制,重启分封之法。让诸侯们各安其位,各守疆土,彼此间和睦共处,如此方能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言及此处,孔融竟是双膝跪地,语气恳切至极:“故而,我孔融,恳请刘将军,以天下苍生为念,恢复那古老的分封制度,让这乱世早日安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他的话语中,既有对汉高祖与周天子时期盛世的追忆,又有对当下乱世的深深忧虑,更有对分封之制坚定不移的信念。

身为孔子后裔,他们总是喜欢政治复古。

按照他之前的设计,皇帝居住许昌,周围几百里,全都是皇帝的领土。

并、幽、荆、徐……这些地方,全都分封给刘氏让他们镇守。

剩下的曹操和孙策等人,只要承认大汉,接受大汉的统一,也可各镇一方,自立为王。

听到这里,刘武的眼中爆发出了一丝杀机,他手中不断的抚摸着腰间的血饮狂刀。

现在天下大势,谁不清楚,刘耀已经占据了中原地区,已经是最强大的集团,现在只需要率领大军南下,扫平南方诸侯就能统一!

现在去用分封制度,那就是刘耀自废武功,把自己的地盘全都分出去,让汉室宗亲全都享福,还能让孙策、刘璋、曹操这些诸侯不受影响,还能称王?

现在刘耀手持大刀已经架在那些诸侯的脖颈上。